《草根的資本人生》[草根的資本人生] - 第6章 前塵往事(2)

楚記得,當自己和哥哥陪着父親,推着板車,從廠里往外拉父親私人物品時,一些下崗工人宛如天塌了一樣,坐在偌大的廠房門前嚎啕大哭。

建國初期東北是重工業產業基地,是國家百廢待興的命脈所在,為祖國經濟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產業工人習慣了從上班到下班周而復始,卻簡單快樂的生活。那時的東北,企業承擔著社會職能,一個人由生到死的全過程,都由他所屬的工廠一包到底。

那時的工廠,領導深入基層,技術人員兢兢業業,工人幹勁熱火朝天,後勤人員勤勤懇懇。但工余時,彼此打趣嬉笑又是常態,東北人天生段子手的天賦,讓每一處都是歡聲笑語。

轉眼時代變了,讓人猝不及防。林淵記得父親所在的工廠先是停發工資,然後是停產,再後就是廠房裡那些可以映出人影,被工人當成寶貝的機器設備被拆除賤賣。那是真的賤賣,價格比市場上的廢鐵價錢都低。原本工人還抱有一線希望,覺得有一天自己還能回來,還能啟動那些帶給他們人生美好記憶的機器。可希望終究變成失望,大家搞不懂為什麼會這樣,也沒人給他們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由不解到麻木,有麻木到憤怒,最後將怒火變成偷偷摸摸的行為,開始主動破壞工廠的一切。

林淵記得,最凄慘時自己到工廠去玩,廠房空曠荒蕪,四周長滿野草。由於大門被拆掉,北風呼嘯着穿過廠房,發出刺耳的嚎叫。四周的圍牆被工人拆掉一半,都拿回家用作他途,用殘垣斷壁形容絕不為過。工廠大門完全成了擺設,人們可以隨意進出而無人過問。

幸虧林淵父親是工廠的萬能工,「車、鉗、鉚、電、焊」都能獨當一面,其他諸如瓦工、木工、油漆工、管工,包括蓋房子、挖地窖、修單車等生活技能,林淵父親也做的有模有樣。

林淵母親也能吃苦,每天早早就到水果或蔬菜批發市場批點東西,再到市場叫賣。固定集貿市場收費高,林淵母親就到「早市」或是城鄉結合部的「大集」上去賣。那裡費用相對低廉,就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即使這樣,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是明顯的下降。這時,作為家裡的長子,林淵的哥哥林深站了出來。

林深原本成績很好,讀下去完全可以考上大學,但父母兩邊都需要幫手,他不能無動於衷,忍心看父母受苦。

出身工人家庭,長期的耳濡目染讓林深對使用工具具有天然的靈性與悟性,很快就能為父親搭下手,配合父親干好千辛萬苦攬來的活。此外,心疼母親的林深還幫着起早上貨,夜裡收攤,半大的孩子充當起力工的角色,惹得母親常常暗自落淚。

減輕父母生活壓力的代價,就是學習成績直線下滑。學校老師惋惜林深失去大好的前途,曾家訪過父母。但林深倒很坦然,說我弟是讀書的料,我們全家把他供出來就行了。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普通家庭就是無法承受的重量。殘酷的現實讓林淵父親只能把愧疚深埋在心底,倒是林淵母親常常嘆息,說父母無能才會耽誤兒子,進而感嘆兒子的懂事。

林深的自我犧牲幫家庭渡過了難關,加上家裡全部資源的傾斜,讓林淵並未感到家裡經濟條件有多差。聰明的林淵正如林深所說,是天生讀書的材料,在父母與兄長在外全力奔波,無暇顧及他時,林淵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直到順利考上大學。

林淵記得,那時全家最開心的事,就是大年三十坐在一起,一邊看春晚,一邊包餃子,準備接財神辭舊迎新。直到有一年,一位同樣出身東北,樣子敦厚樸實的笑星,出於劇情需要,喊出那句「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的經典台詞後,林淵發現父親當時就變了臉色,從此再不看春晚。

好在父親沒有發作,丟下一句「你媽愛看他」後就回了屋。哥哥林深懂事,立刻讓媳婦拉母親到廚房炒菜,說要提前接神,好陪父親多喝兩杯。

母親知道老伴心意,是給自己找個台階,可也按捺不住內心的不滿,進廚房前丟下一句,「你爸說錯了,我是等着看趙本山,那個人我也煩。」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何冰跟隨林淵第一次踏上東北的土地。提前獲悉消息的父母與兄嫂,以最隆重的禮節招待了這位未來的家庭成員。林淵母親很喜歡何冰,第一次見面就取出一個黃橙橙的大金戒指要給何冰戴上。

何冰受寵若驚,百般推辭無果,加之又看到林淵嫂子手上也帶有同樣一個戒指,這才接受了饋贈。

內心苦悶的林淵想起這些,就覺得有股暖流湧起。是的,很久沒回家了,儘管父母每次都報平安,但鬢邊增多的霜華卻無法掩蓋他們逐漸老去的事實。這一刻,林淵很想回家看看,最好能與哥哥坐在街邊的大排檔,以啤酒和烤串作伴,說說心裏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