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後,我舉全國之力搞基建》[穿到明朝後,我舉全國之力搞基建] - 第6章(2)

南下後只怕也會導致歷史發生改變,或許吳三桂不會降清,建奴入關時間會更長一些。

也或許吳三桂還是會降清,也依舊打敗李自成,攻佔北京,但建奴在攻佔北京後沒有如歷史上一樣首先選擇進攻李自成余部,而是直接南下攻打自己,那麼建奴南下的時間反而會縮短。

不過,朱由檢覺得即便真是如此,按照建奴在五月入關的時間來算,建奴一佔北京後要南下怎麼也得在六月,自己怎麼也還有六個月的時間準備。

「總的來說,還有半年到以上的時間去準備和建奴決戰,時間比較緊,但也不算太短,自己得抓緊訓練新兵,同時最後直接找一個出海口作為臨時陪都,然後就待在這個出海口,做好隨時出海的準備,畢竟一旦失敗就可以直接逃到海外去。」

朱由檢心裏如此想了想。

他是大明皇帝,自然不能像其他人一樣,無論是李自成來了也好還是建奴來了也好,都可以投降,但他投降是沒用的,一投降肯定死,誰讓他是皇帝呢,李後主的例子擺着呢。

所以,朱由檢得時時刻刻想好自己的後路。

但朱由檢一想到這裡也意識到目前他最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拖延滿清入關時間,給自己盡量爭取足夠多的時間去積蓄力量。

而現在最關鍵的是不能讓吳三桂投靠滿清。

因而,朱由檢在離京之際其實就已經讓傳旨給吳三桂,加封其為平西王,世襲。

在朱由檢看來,建奴拉攏漢奸最喜歡的方式把爵位給的很高,動不動就什麼王,比如孔有德等一投降就直接封王,歷史上也封了吳三桂平西王。

如今朱由檢自然也是要讓吳三桂知道,自己這個大明皇帝也可以封你王,你還好意思投降建奴嗎?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吳三桂真如野史所說是因為李自成辱他父親吳襄以及搶他愛妾陳圓圓,因而朱由檢還特地下旨將吳三桂的家眷也帶着一路南遷,就是為了避免李自成那一夥沒紀律的農民軍真對吳三桂的家眷下手從而刺激得吳三桂投清。

朱由檢自然也把派人把這事告訴給了吳三桂,以讓吳三桂知道他的家眷在自己手裡,所以讓他想想投靠滿清的後果。

當然,朱由檢也沒覺得吳三桂作為明末清初鼎鼎有名的大梟雄,會真的為了父親與愛妾做漢賊,肯定是有更多的利弊權衡才答應做漢賊的,所以挾持起家眷未必有用。

但朱由檢還是帶着吳三桂的家眷一起南遷,不過是存了一個吳三桂也許因此不會投靠滿清的念想而已。

朱由檢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大敵是建奴,為了儘可能爭取自己厲兵秣馬的時間,所以,他也在京城中留了一道寫給李自成的諭旨,諭旨內容就是只要李自成肯歸順大明,他這個皇帝願意寬宥其罪責,封其為西北王,與之聯合,共同抗清。

畢竟只要滿清一旦入關,民族矛盾就會轉化成為主要矛盾,階級矛盾也只能暫時放在一邊。

朱由檢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努力能不能為自己多爭取一些時間。

但現在的他只能暫時把這些都拋到一邊,爭取用最短的時間重整兵馬。

朱由檢因此把目光投到了依舊風平浪靜卻暗藏洶湧的運河岸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