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風雲錄》[大康風雲錄] - 第4章 融合

這一暈,兩個袁飛的記憶水**融。

前世收入平平,幸而自己在家,能做一點吃食,勉強維持生活。如今這肉身,也不可能大富大貴,背上一口鐵鍋,是袁飛的全部家當。

也不知是幸或是不幸,袁飛如今所在,是一方玄幻的世界。似乎是從商周出現了偏差,修仙者眾,妖獸橫行。

即使如此,歷史車輪滾滾,居然和袁飛所知的歷朝歷代,並無不同。

如今國號為康,正是貞觀之治的那個康,也是無數穿越者夢寐以求的盛世。

作為「自古能軍無出其右者」,李唐堪稱一代雄主,饒是如此,也不能勝過天災。

世家、軍閥割據留下了滿地瘡痍,瘟疫、戰亂,八百萬戶人口驟降,哪怕是「房謀杜斷」也是無法,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武德初年,大康借突厥兵興國,俯首稱臣。

貞元年,大康太倉屯糧僅十天,供帝王飲食。

低價收購未脫殼大米,每斗七十錢。

積貧積弱,苦難造就了能征善戰的最強君王。

他開疆拓土,從無敗績。

他雲集凌煙閣名將,封萬戶侯,於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國來朝,大康是武將夢中的理想國,貞觀長歌,大康是墨客筆下的烏托邦。

這是世家與帝王的狂歡,卻不一定是百姓的幸事。

作為友邦高昌國國主,也是以無比耿直的態度,記載於史冊。

「往吾入朝,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也。」

翻譯倒也簡單,我一路看過來,您治理的山河蕭條,比前朝差遠了!

終李唐一生,大康也並未恢復前朝盛況。其實這也不能算是貶低,外敵寰伺,能攘敵於外,已經無愧最強之名。一代一路,能做好一件事,比志大才疏的前朝末代君王強上百倍。

只是苦了百姓。

天災、蝗災、乾旱,已是艱難,人禍最是不堪。

「一斗千錢」傷了誰的錢包,肥了誰的衣兜?

「低價採購」是否涉及強買強賣,便是君王都沒有了餘糧,這未脫殼的大米從何而來?

以三百萬戶人口南征北戰,大康每年能獲的稅收更不過幾百萬兩。支撐大戰,撫恤將士,封賞有功,如何操作?

歷史不能深究。

唯一能知道的,大康升斗小民一日兩頓,不過粟米一碗。整個封建王朝大抵如此,直到明末玉米和番薯的引入,才極大的緩解了饑饉。至於能飽餐米面,需感恩紅旗,有賴農神院士之功。

這正是: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按照原來的袁飛所得記憶,大康百姓面有菜色,食不果腹,哪怕是外門弟子,也不過略好一些。

一碗小米清粥,照的出人影。粗糧饅頭,也無老面發酵,硬的能砸核桃。精面細糧,那是給內門弟子準備的。

即使如此,袁飛也只能慶幸,如今不是貞觀元年,天災來臨,蝗蟲過境,一斗糧食一千錢的艱難歲月。

李唐勵精圖治,四海稍定,於修仙者算是難得的和平穩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