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縣令開始996》[大明:從縣令開始996] - 第6章

陳林懷疑的摸着下巴,看着眼前的父子倆。

話說李文忠也是武將,身上有肅殺之氣這倒合理,年紀也差不多對得上。

可這李景隆,洪武十五年應該還不到二十歲吧,可面前這貨長的也太着急了吧,難道《太祖實錄》上記錯了。

《太祖實錄》是陳林其中一個月的工資獎勵,詳細記載了洪武年間所有事情,加班獎勵是洪武年間所有科舉考題。

只剩洪武初年大明新建,朱元璋只在洪武四年舉辦過一次科舉,就因長期動亂加上元朝隔絕了近百年的科舉,這一科錄取上來的讀書人水平太低,根本不堪使用。

朱元璋多方考慮,決定暫停科舉。

期間更是因為地方大地主暗中阻擾和一些割據勢力未平,地方官大多數還是以元朝舊制實行推薦制度,直到洪武十八年才開啟明朝的第二次科舉。

而陳林家族作為婺源縣大族,在洪武十四年,年僅十八歲就被家鄉地主聯名推薦為官,這才有了去年走馬上任句容縣令的事情。

所以這科考題目對他而言就顯得可有可無,但對其他文人學子,比如楊士奇。

………

陳林上下打量着朱元璋父子倆。

不管真假,眼前這位即使是不是曹國公,至少也是個上過戰場的將軍,客氣點准沒錯。

「呃…下官見過曹國公,見過李公子。」

「下官奉勸李公子,早睡雖然有助人口發展,但您這狀態…還是j節制下吧。」

朱標無語了,沒想到這麼快就被懟回來了。

三人重新落座,朱元璋直接開口質問:「你一堂堂縣令,和商人走的這麼近,就不怕背上官商勾結的罵名嗎?」

「國公您言重了,下官只是想發展經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您看看樓下繁華景象,下官自認自己乾的還行,就算千古一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一代偉人,當朝皇帝陛下他老人家親臨,下官也是這麼說。」

馬屁,這絕對是馬屁。

一旁的毛鑲狂撇嘴,可朱元璋卻很受用,笑眯眯的接下了這記馬屁。

這小子竟然認為咱是千古一帝,一代偉人,咱有到那個高度嗎?

可他卻依舊板著臉:「說的好聽,誰不知道商人不事生產,只會倒買倒賣哄抬物價,發國難財,對社會毫無益處。」

陳林搖着手指:「國公爺此言差矣。」

朱元璋和朱標調整了下坐姿,打算看看陳林能說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道理。

「商人很會賺錢對吧。」

「那他們賺錢要納稅,賺的多交的多,這也沒錯吧!」

朱元璋父子倆同時眼睛一亮,似乎也抓到了重點。

「納稅多了朝廷就有錢,有錢就能派兵打仗,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再派商人過去賺錢,如此往複生生不息。」

「但這裡就有個問題,咱大明朝的商稅是三十稅一,太低了。」

朱元璋父子倆若有所思:低嗎?

這麼一說好像確實低了…

陳林接著說道:「句容縣的商稅就是十稅一,還有其他各種繁雜的小稅,總的算下來大概是八稅一吧!」

「這麼高的稅!商人們願意交嗎?」

陳林沒有說話,依舊指着繁華的夜市,事實勝於雄辯。

「收上來的商稅,下官全都用於回饋本縣建設,看看這平坦的路面,整潔的街道,還有句容中心小學那明亮的教室,這些都是商稅的貢獻。」

「而且商人的流動帶來的是活力,他們帶着銀子來到句容縣,他們在句容的每一筆消費都會促進本縣經濟發展,增加百姓收入。」

「就像夜市的小販們,他們原先就是些農民,現在農閑出來擺攤賺點外快,可要是沒有這些外來人口奉獻他們的消費,百姓們僅憑几畝薄田靠天吃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嗎。」

朱元璋父子倆深以為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