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從馬嵬兵變開始,我兵鋒河山》[大唐:從馬嵬兵變開始,我兵鋒河山] - 第13章 鴆毒

「寧王殿下,這二人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是想要回復卻需要時日。不過,這鴆毒怎麽會過了嶺南呢?」
寧王李豫聽到管家所言,並無搭話,卻是眉頭緊皺。
原來,這鴆毒又叫鴆鳥之毒,原是嶺南一帶以毒蛇為食的一種鳥,鴆鳥通過肝臟將蛇毒分泌到羽毛之上,羽毛入酒有劇毒,喝了之後立馬氣絕身亡。
二人能夠保命,只是這次這箭上蘸了鴆毒,這楊暄將毒箭藏於袖筒之中,比武打鬥之時蹭到衣服上,所以藥力減弱。幸得郭子儀機敏反應,保住了仆古懷恩,這才給了寧王施救的機會,不然這次真的是凶多吉少。
楊暄?似乎當日楊暄是立於自己的叔叔太子李瑛身側,原本這朝堂之上太子一黨,只是宰相楊國忠,侍郎李林甫作為其鷹犬,現在就連楊暄也開始投靠太子了嗎?那這次楊暄參與武舉,這是要從軍中下手了?
大唐以武立國,國民尚武,且多軍功世家大族。開元盛世之後,太子李瑛上台以後就大肆打壓武將,並且重用市井無賴出身依靠楊貴妃上位的楊國忠。
至此楊國忠不斷投其所好,為了楊貴妃能夠吃上一口鮮嫩的荔枝,攛掇皇上修建嶺南道長安的驛道,如今這驛道管理已經被太子李瑛控制。這鴆毒本就出自於嶺南,這楊暄怕不是從太子李瑛那裏拿到了鴆毒。這驛道乃是專屬運送荔枝之道,盤查甚嚴,一般人等不得通過此道。並且太宗李世民就嚴格下令,鴆鳥無論死活,不得過嶺南,違者立斬無赦。
如今這鴆毒卻是赫然出現在武舉比武現場,況且出自於楊暄之手,雖無直接證據,但是仔細想來卻觸目驚心!
如今這朝堂竟變得如此了嗎?竟然在這赫赫有名的長安比武場上,毒殺武舉之人!這還是以前皇爺爺治下的盛世長安嗎?
寧王李豫暗自嘆息,隨即又緊緊捏緊了拳頭。
管家看到寧王的表情變化,已經知道了大概。
寧王自小飽讀詩書,胸有大誌,雖然只有二十歲,卻已被陛下封為寧王。如今更是意氣風發之時,隱隱更有龍虎之勢。只可惜我們的老爺卻是不爭不搶,不問世事,不然的話或許我們的小王爺更有一番作為吧?
小小年紀的寧王,卻是這偌大王府的頂梁之柱。管家看着寧王遠去的背影,不由得心疼起來,以後就算是小王爺上刀山下油鍋,我這老頭也陪着!
正所謂有人愁就會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