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高聳入雲的山脈前方》[東方高聳入雲的山脈前方] - 第2章 少年初問道

雁盪山,又名雁岩、雁山。
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
南朝時期,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盪山開山之始。
唐代,西域高僧喏鉅那因仰慕雁盪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盪弘揚佛教。
其人被奉為雁盪山開山鼻祖。
後,因其地漢化日深,道教興起,境內永嘉縣治下華蓋山洞為道教第十八小洞天福地。
那雁盪山便是在江南吳越國境內。
吳越國主錢氏歷經三代五主,最後一代國主錢澍」通假,原字為叔帶單人旁」,少年登基,為人溫和、聰慧,治理清明,再加地處東南,幾十年境內無有大的戰亂髮生,因此,國雖小,百姓倒也知足。
吳越王后溫良賢淑、儀態端莊,為錢澍生三男兩女。
最小的孩子是個女孩,剛出生時與哥姐無異,然而三歲後,其眼瞳在月光下漸顯紫色,夫妻二人見後不以為怪,反而甚為高興,為其取名為月瞳,並令其隨母姓。
林月瞳從小就聰明伶俐、樣貌甜美,深得夫妻二人及兄姐喜愛。
此處暫且不提,單說那雁盪山華蓋洞天。
相傳黃帝時期,軒轅氏之臣容成子因在永嘉郡華蓋山得道仙升,故得名為:「三十六洞天第十八洞天:華蓋山洞。」
其實它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山洞,外廳廣大,內有通道,幽深狹促,不知通向何方。
唐末一遊方道士偶然在此結廬為居,因此處氣候溫和,寧靜祥和,適宜道家修行,故此以後,道士越來越多,道觀隨之出現。
吳越立國後,國主錢繆因深感上天恩德,在此建**觀,香火日隆。
金陵,三國時稱建康,後改為金陵。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於化夏,金陵更甚,樓台廟宇廣布。
中唐詩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說的便是金陵與它城外最出名的寺廟—雞鳴寺,當年南朝陳後主亡國,城破時帶着他的兩位妃子躲於廟內一口枯井中,如今這口枯井尚在。
枯井邊一位老尼正在逗着一個一歲大小的男童,「越寶乖,快快長大,將來你可是有大氣運的喲!」
此時,夕陽西下,倦鳥歸林。
所謂晨鐘暮鼓,眼看時間已到雞鳴寺晚課時間,那老尼將孩子抱進井邊一廂房內,放於童床上,又將床上一布猴放在男孩手裡,讓他抓着,滿臉慈愛地對着男童說:「越寶乖乖,太母一會就來啊。」
那男童眼盯着手裡抓着的布猴咯咯笑着。
老尼轉身出來關上房門,對着屋外幾名中年尼姑說到:「今日晚課,仍是於清、於華你二人負責,唱完《妙法華經》我便要回來,時間久了,越寶會哭鬧的。」
眾尼恭敬地唱了聲「諾」,便跟着那老尼向前殿而去。
「無量壽佛、三清祖師,世間諸多紛爭,你留在此地,日後不過徒增煩惱,不如隨貧道去吧.」十二年後,華蓋洞天后山,峰高林密,溪流淙淙。
一名十三四歲的少年此時正蹲在一處山石後面,眼睛緊張地看着前方。
但看這少年一身粗布麻衣道袍,一雙大眼似丹鳳、如朝陽,鼻直口正,倒是十分俊俏。
良久,少年終於輕鬆的喘了口氣。
「終於走開了!
奇怪,莽山烙鐵頭如何會出現在這裡,氣候不對呀?
回頭還是問問師父吧。
不行,此蛇巨毒,不能讓它跑了,不然害人匪淺。」
少年轉身拿起身後地上的竹籠,小心地跟着那慢慢在竹林間遊走的莽山烙鐵頭,瞅准機會,等那毒蛇動作稍緩,手中竹籠精準地飛向蛇身,竹籠不偏不倚正好將莽山烙鐵頭蓋在地上。
「道兒,你這手飛刀功夫確也沒白練,只是剛才出手時,手還是不穩,動作也有點慢,不過是碰巧被你趕上了機會而已。」
說話者是一位老道士,慈眉善目,浩發童顏,仙風道骨盡在此人。
「知道了,師父,」少年撇撇嘴,笑着對老道說:「師父,您不是說此地氣候不適合莽山烙鐵頭生活嗎,那怎麼這蛇會出現在這裡?
「此蛇原本在湖湘南部,距此千里之遙,且此地氣候不適合其生長,此事倒也反常。」
老道眼盯竹籠,手捻白須,沉思良久。
「師父,您不是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嗎?」
少年瞪着一雙鳳目,看着做沉思狀的老道問道。
「呵呵,你小子倒是有心了。」
師徒二人今日上山採藥,眼看日頭偏西,藥材也採得差不多了,便轉身向山下道觀走去。
那師徒二人,師父便是**觀觀主—**真人,那少年俗家姓李,自幼在觀中長大,因排問字輩,師父賜名道字。
師徒二人下得山來,由後門進入觀中,**真人又叮囑李問道幾句,便自向前廳而去,明日是**真人釋經日,這幾日已有不少居士提前來到觀中。
李問道則走進後觀一側門,來到一方院落之中。
自他記事起,便居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