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法海穿越唐三藏] - 第十章 本性難改

以往大聖在花果山下佔山為王,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性命,本以為拜了師父入了沙門,要被嚴加管束,卻萬萬沒想到…師父的這一番話,可謂讓人振聾發聵,讓他放下了不少擔憂。
他本意是忍個三五年,保護他取了真經便分道揚鑣…
大聖對這個新師父愈發刮目相看,心中自也再多幾分敬服,師父的話有道理,有道理他自然是願意聽的,甚至覺著聽不夠。
心中正在琢磨「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境界變化,耳邊又傳來師父的聲音——
「這篇法文你且用心記下,日後遇上這等兇徒,你若再傷了其性命,這經文便能將其超度…如此,也不算犯了殺戒。」
大聖聞言又是一愣,什麽法文?超度不算犯殺戒?佛門當真有這個說法麽?
「你且聽好了,為師只念一次。」法海見大聖出神,聲音稍提了幾分。
法海開口表示大佛玄音,一道道晦澀的音符,編織成一篇古樸真言。
大聖只聽了幾句,便一個頭兩個大,他寧願去琢磨自己棍法之中的輕重變化,也不願意學這「鳥語」…他想要問問這咒文有沒有漢話版的,但看師父超度惡靈時莊嚴肅穆的神情,一時又不敢開口。
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有所錯漏。
一個願意教,一個也算是用心學,師徒之間亦是愈發親近,師徒羈絆已出現端倪。
這本是極好的一副畫面。
可正隱匿在雲層之上的觀音菩薩此刻看這一幕,心中十分詫異。
這猴頭是什麽性子,不必多說,肆意妄為那是三界出了名的。
縱然是在五行山下壓了五六百年,也不見得能消磨了他的性子,他如今一遭脫困,豈能心甘情願的再受到束縛?
一個最擅殺生的妖聖,遇上了一個慈悲的和尚,兩者的矛盾原本是不可調節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風格,發生衝突對撞是必不可少的。
可如今這是什麽場景?
尊師重道的大聖正在聆聽教誨?
確實讓菩薩有些措手不及。
以至於她在這一道劫難提前準備好的安排,似乎就用不上了。
按照「劇本」,悟空會將幾個強盜打死而遭受到唐僧的數落與埋怨,師徒二人因此而生出嫌隙。
依照猴兒的性子,如何能受得了這般嘮叨?
縱不至於因此失了諾言不往西天去,但被言語所激,出去躲躲清凈,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她便可以趁虛而入,將那三隻箍兒送與唐僧,只需哄騙猴兒帶上,便是三藏管教束縛這潑猴的手段。
其實她此刻本不應該在此,但在五行山的羈押羅漢回靈山繳貼時,言及了一些唐三藏的一些古怪之處,因此觀音菩薩才提前落位觀察。
這一看,竟然險些讓這位堂堂觀世音菩薩失了計較,亂了分寸。
說是提前來,其實還是稍晚了些,卻也正巧聽到了三藏與悟空之間的談話,期間她一度想要駁斥三藏那些的妄語,但終究是沒有現身。
此刻現身與三藏辯論佛法,並不適宜。
佛法辯論一道,本沒有定數,而且此刻的孫悟空,怕是更願意信服三藏所言。
別說是孫悟空了,就是菩薩自己也不認為三藏法師所言沒有道理。
觀音菩薩所學繁雜,在入佛門成為三大士之前,她亦是道門高徒,可謂是身兼兩家之長,這也是為什麽她沒有佛位,卻在靈山地位頗高的原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