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法海穿越唐三藏]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小可曾參;李世民 得把人從西方請回來

機緣來了擋都擋不住。

大唐只是出了一個聖佛唐三藏,便有了如此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乾坤弓與震天箭其實在上古人族都算不得頂尖的神兵,否則也不會落在陳塘關「無人問津」。

當然了,或許是因為其中的九黎戰魂的緣故,讓覬覦此寶之人,知難而退。

知道內幕的還是非常清楚的,這神兵就算是拿到手裏也也發揮不出其真正的威力來,因為一旦激發其靈性,必然會引動其中的九黎戰魂,到時候天劫降下.不說神兵在天劫之中難以保全,持寶之人是否能夠全身而退,也都是兩說。

但三藏法師出手,一切都不一樣了。

薛仁貴下了祭台,哪吒也將自己準備的賀禮取出,「三藏法師,這可是哪吒特意去干元山金光洞,向師父求來蓮台」

「師父說法師身為三界聖佛,豈能無相稱之座架?又知法師不願騎乘坐騎,便特意將此青蓮讓哪吒轉贈法師.」

明明是一朵青色的蓮台,此刻卻綻放出九彩色光華而當寶光熠熠生輝時,三聖母托在手中的寶蓮燈,以及哪吒本身也同時顯現出了一般無二的光芒。

黎山老姆當即笑道:「也是緣分.當年我路過干元山時,見一處山洞中有一朵青蓮坯胎在此孕育,但先天殘缺難以成型,便將寶蓮燈留在此處,讓其雙方相互蘊養而後此洞為太乙真人所佔,因為寶蓮燈在此,時時綻放光輝,因此被他命名為了金光洞。」

「後來寶蓮燈遇楊嬋而出世,哪吒如今的蓮花化身,也是同出一源.而眼前這蓮台,便是當年那一朵青蓮所化,如今作為三藏的坐下蓮台,最合適不過。」

「這是他們的造化。」

眾人聽後更是連連點頭,同時也表示自己是羨慕不來。

但有些腦子的活絡的,就聯想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那守着金光洞的太乙真人,豈不是虧大了?

忙活了半天,是也沒保住?

寶蓮燈被三聖母得去了;蓮藕、蓮葉與蓮花,成全了哪吒的蓮花化身;這連最後的蓮台都被哪吒要走,如今當成是賀禮送給了三藏法師。

合著他就是給女媧娘娘看護照料的工具人甚至連他多年的家底都沒保住,一股腦全都送給了哪吒防身。

如今太乙真人一個人在干元山金光洞閉關修行,若不是哪吒性子活泛,根本閑不住,隔三差五就去吵鬧他一頓,倒好似一個空巢老人。

旁人都在羨慕三藏法師的好機緣,一場開宗大典,就能收到如此多珍貴的寶物這放在往日裏,那可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材地寶,靈根神器啊!

但凡是流落三界之中,稍微傳出點風聲來,必將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

而如今,大家的神情之中除了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些羨慕之外,也再無其他異樣神情也是這種事情發生在三藏法師身上,大家只會認為是理所應當。

法海絕非矯情之人,但眼看着眾人送上的禮物一個比一個貴重,他心裏其實也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麽平靜。

這些可都是人情啊他雖然是佛門中人,這麵皮卻也當真還沒有那麽厚如今收下了人家們的重禮,這因果糾纏便越深了幾分。

不過法海也不會因此而過多擔憂,因為他們師徒與這些貴客來賓們,本就交情不淺.可以說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因為這些禮物,就出現什麽異變。

法海當即就將蓮台煉化。

此刻他頭戴五佛寶冠,身披錦襴袈裟,一手持九環錫杖,一手挽著龍鬚拂塵,坐在那青蓮之上好一副聖佛景象。

唯一有些不圓滿的地方,就是這位聖佛的手中,少了一串兒佛珠原本黎山老姆送了三藏一串的,但這佛珠如今落在了西梁女王的手中,這也算是三藏法師在人間的一段紅塵因果.正也是佐證了三藏法師人自凡間來之言。

李家父子之後是赤腳大仙,這位大仙與三藏法師還是第一次相見,但出手也非常不凡,取來一套自東洲神木煉製而成的木魚,以賀唯識宗立派。

赤腳大仙與三藏說了幾句場面,並沒有多留,便拱手下了祭台。

而之後大家見太白金星沒動靜,便知道這老道八成是領了玉帝的旨意來的得往後排一排,故而二郎真君與子輿先生相互歉然兩手之手,子輿先生信步走上了祭台,向著四方拱手行禮,而後在三藏法師面前停下。

法海不敢託大,在子輿先生行禮的時候,一同躬身。

「先生,久違了。」

這一次是法海先開口。

在場眾人一見此等景象,心中不禁生出幾分疑惑來,這位先生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夠得到三藏法師如此禮遇?

三藏法師的性子,到如今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即便是這慈恩寺如今仙佛滿座,可也沒幾個能讓三藏法師如此相迎的況且,眾神仙們相互對視之間,發覺大家似乎也都不認識這一位一身儒生裝扮的先生。

不過他們也不急,聰明些的已經能夠推斷出對方的來歷了.懶得弄腦筋的,也不慌,只要有一個人知道這位先生是誰,在場的眾人遲早都會知道。

況且,他如今上了祭台,難道不得自報家門?

而一旁的李淳風見皇帝只是稍起疑惑,而後便一副瞭然之意,心下也是有些好奇,便向皇帝詢問了一句,「陛下成竹於胸,可是知道這位先生的來歷?」

李淳風作為當世人教在人間的代言人,自然認得子輿先生,原本他還想要向陛下介紹一二,但如今看來.不如自己墊上一句話,讓陛下道出這位先生的來歷。

「哈哈哈哈——」李世民聞言笑了幾聲,而後向著群臣說道:「這位先生想必不是旁人,正是御弟此前提過的那一位,自火雲洞中下凡而來,在西方立學傳道的子輿先生。」

儒門有兩位子輿先生,一位是孟子,另一位則是曾子。

但不論是哪一位,都足以讓大唐的儒生們為之瘋狂。

「小可曾參,見過聖佛。」

嘩——

祭台之下,群臣當即就不淡定了,尤其是那些在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