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法海穿越唐三藏] - 第六章 師父小心(2)

說:正要讓師父觀俺能耐。
隨拔出了一把猴毛,往地上一吹,道一聲:「師父請看。」
便見金光閃過,那猴毛竟然變作了一匹駿馬,對師父顯擺道:「師父,請上馬,且看是否合您心意?來,師父…把行禮給我,弟子扶您上馬。」
雖然是輕裝簡行,其實法海帶著的行囊也並不少。
法海笑道:「難為你有心,為師自一步一個腳印去往西天,也是自身修行…此前未曾遇見你時,這行禮為師不也一人背負,這路不也這般走着?」
「師父,師父,那是以前弟子不在,如今既有了弟子,怎好勞累師父?」見師父不上馬,大聖也沒有強求,只把行禮搭在馬背上,還解釋了一句:「師父,不是弟子不肯背行囊,可誰知這一路上有什麽妖魔鬼怪,若是遇了險,俺老孫得隨時出手護著師父…」
大聖似是說嗨了,亦或是五百多年的寂寞,讓他嘴裏的話停也停不住:「師父,要俺說,這些行禮也不用帶著,便讓弟子背着你一個跟頭就翻去了靈山,正巧是十萬八千裏。」
法海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大聖竟然還是個話癆,一開口便似懸河,聽也聽不住。
不過聽起來也不會厭煩,反而覺著頗為有趣,想到自己此前枯燥且乏味的一生,直到遇見青白二蛇才多了幾分顏色,便忍不住打趣了一句:「若是這般,怕是佛祖要把你我師徒二人一同壓在五行山下,再過個五百年。」
大聖本是胡言,卻不料師父竟然也能一同玩笑,心中莫名輕鬆了幾分,不是個古板長老,這一路西行當不會太過枯燥。
至於自家師父法力不俗這方面,大聖也覺著理所應當,若當真一個凡僧,如何行得這十萬八千裏路?
悟空心思靈敏,他知以師父修為,走幾步路算不得什麽大事,可如今細細觀之才發覺,師父行走全憑體力,並沒有調動絲毫法力,心中頗為不解。
可鑒於之前師父所言,他也不好細問,只當是佛門高僧做苦行。
其實法海心中另有盤算,見過楊戩與大聖的本領,他才知自己修行遠遠不足…再者他心中沒底,楊戩雖看不出他的底細,但若是當真就這樣去了西天,難免在佛祖面前露出馬尾。
為今之計,便是路上稍行得慢些…十萬八千裏,唐三藏出行時,同唐王陛下言說三年便能回來,如今看來也是他沒有出過遠門,不知道路崎嶇艱險,這才錯誤估算。
根據佛門典籍記載,三藏西行花費了十四個春秋,也就是說自己一路上修行的時間,頗為充裕。
法海心中暗暗盤算一陣,若是恢復自己全部法力,只需月余…前世法力雖然不俗,但當真與這些神仙之輩比起來,還是相差不少。
因未曾有過對比,法海一時也不知道自己的修為法力,在這諸天神佛之中,究竟是個怎樣的水平。
所幸那舍利被捏碎時,並非全然浪費,另有玄妙與神魂相融,若能將其貫通,自身修為便能更進一步。畢竟是成佛舍利,證明自己是擁有成佛之姿的,若是再誇張些說,甚至能說自己已經有了真佛根基。
雖然沒有真正踏出那一步,但畢已見過其風景。
以往短短二十年,法海便有羅漢神威,如今又得了三藏法師一生佛法感悟,再有容貫於神魂之中的舍利精華相助…法海只覺自己修行之路,一片坦途,望不見瓶頸。
「師父,小心!」
師徒二人一邊閑談,一邊兒趕路,卻見大聖輕喝一聲,竟是把金箍棒抄在了手中,以法海修為,竟沒看清他的動作,更不曾看到他的鐵棒之前藏在何處。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