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彰武》[季漢彰武] - 第22章 飛騎劫河曲

時近十一月底,大雪雖說紛紛揚揚下了兩三日便停下,但西河的溫度仍正如空中落石一般驟降。河南下游的黃河據說已經泛起冰凌,然而大河上下,畢竟以西河此段最為湍急,大河流經西河郡內,兩岸懸崖絕壁,竟有十餘處峽口瀑布。由是黃河封凍,也以此處最晚,約還有一周左右。

一旦大河封凍,白波軍引以為屏障的天險也就成為官軍圍剿的捷徑。當然,後世中不乏有人不惜民力,強行徵召百姓在冬日去鑿冰復河,但這種工程對當下的白波軍還是顯得太過浩大,即使僥倖功成,光凍傷造成的減員他們也不能承受。所以定下計策後,郭大楊奉抓緊時間,挑選出五千精銳,配上棉衣皮甲,再調出五千匹戰馬,整頓少許後,便星夜出發。

從美稷那裏得來的消息楊奉已經核查過三次。不只是楊奉,郭大以及韓暹的線人只是稍後便也得到消息,與楊奉所說一般無二:西河太守陳冲帶重金前去美稷求購牛羊,如今已在美稷駐足五日,又調來三百衛士,將在後天驅趕羊群渡過河曲渡口。

以五千騎兵去進攻三百人,說實話這已經不是獅子搏兔,甚至可以說是巨象踏蟻。楊奉本人提議是只用一千騎兵便可,但郭大以保守起見,認為陳冲素有令名,如此重大的事項,不大可能只有三百衛士,說不得河曲對岸已經有人馬埋伏接應,不可大意,於是將此次突襲的人馬加到了五千,即使交戰出現意外情況,五千騎兵也足以應對。

能夠多帶領些人馬,楊奉自無不可。畢竟此戰的目的本意是生擒陳冲,手下越多,生擒的把握也就越大。他帶領軍隊先沿着圜水一路東行,因為圜水兩岸環境實與大河類似,兩岸也全是高山峭壁,只有圜水兩岸灘涂較為平緩,適合騎兵前進。

一路上山巒疊嶂,每當圜水不得不沿着基石划出一道曲線,便可看見一處灘涂上坐落着一座村落,這也是整個西河的常態。所有的收成都來自山水之間衝擊而成的一個個灘涂盆地,也得益於此,西河的攻守也非常明了,沿着河流攻取灘涂盆地,一但掌握了一整條河流,便可自成一脈,難受約束了。

楊奉帶兵奔馳,到達圜水與大河的交界處,此處是白波軍最重要的一處隘口,名作窪石。出口處最多可容納十人同時出入,郭大在此處布置了七千餘人,張懿數次帶兵前來攻打,就是在此處損兵折將最多,可謂是圜水的生死隘。但黃河封凍後,窪石的作用便會大大降低,郭大已經計劃撤去部分兵力。

而窪石以北,便基本是匈奴的地盤。白波軍與匈奴私底下已有過約定,只要不劫掠匈奴軍隊駐地,他們行動便也與匈奴無關。楊奉便一路聽著大河滔滔之聲,沿着大河北上,最終在距離河曲渡口數十裏的沙峁停下,遁入山林之內,一邊派出斥候打探,一邊等待陳冲的到來。

之所以選擇在河曲渡劫擊,也是充分考慮到匈奴人的態度。如今匈奴駐軍包圍美稷,多達五萬餘人,一旦在半路攻打陳冲,陳冲可逃往匈奴軍中尋求庇護,白波軍不可能強攻匈奴人來索要陳冲。而河曲便不同,是官府和匈奴協商之後,雙方不得在此駐軍的一個中空地帶,白波軍可堂而皇之地進攻,而且半渡而擊也正合兵法,所以說白波軍如果想要生擒,也唯有進攻河曲渡這一個選擇。

等了一日,斥候便已回來報告。畢竟上萬的羊群是一個非常大的目標,遠遠望一眼便能得見,也不用擔心觀望被人發現。斥候報告說,陳冲一行人又在最近的美稷匈奴軍中駐足半日,兩個時辰前方才動身,估計會在夜裏開始渡河,可能是顧忌白天目標明顯,夜渡大河不易發現。

楊奉讚同斥候的意見,笑道:「這也是好事,夜裏確是視野差一些,但他們也發現不了我們,你幫忙吩咐下去,夜裏出林後不要打火把,這段路我們都走熟了,也沒有什麽石子,夜中摸黑突襲渡口!」

等到酉時,趁天空還有最後一點光暉。楊奉帶軍出林,一輪明月漸漸點破天幕,在大河滔滔的掩護下,五千人馬屏氣寧神,向著渡口開始蓄謀已久的行動。

河曲渡口乃是一片巨大的灘涂,在西河郡,要麽只有東岸是灘涂,要麽只有西岸是灘涂,如河曲這般兩岸都如此平緩的渡口,確是僅此一處。這都有賴於兩岸重重遮擋的山巒,逼迫大河不得不放緩流速,來回蜿蜒。但也正得意於這些參差的山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