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彰武》[季漢彰武] - 第十四章 因言獲罪

季漢隆安元年冬臘月,天子劉燮率東征諸將返回雒陽。
誠如前文所言,諸葛亮本已給此事定調,說此戰是大勝,百官連恭賀的表文都已寫好了,只待天子回朝便送往台中。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天子返回宮中後,第一件事便是下罪己詔。詔中先說自己「急功好利,動靜失宜」,本欲「刷新吏治,奉公治民」,卻不想「南北兩寇,應喪爭兵」,以致關東「兵戈競起,野無稼穡」,因此天子「夙夜思之,愴然難語」。
但在詔書的後文,天子又話鋒一轉,為屬下諸將開脫說:「軒皇用武,尚雲三戰。元惡未除,宜應同心。孟津牧野,必待有期。朕與卿等共勉之!」即在認為此戰是敗戰的情況下,竟對隨軍眾人多無責罰。包括在燕山中伏而死的梁雙,依律應當剝除爵位,收回田地,但朝廷念其從軍十數年,多有苦勞,所以不但不問罪其妻小,還令梁雙之子襲爵。
除此之外,上林左監軍周不疑,上林右監軍司馬懿、少府劉豹、前將軍趙雲等在戰事中立有功勛者,也都各有賞賜。尤其是周不疑,朝議以為他身先士卒,用計巧妙,宜特加殊獎。於是拔擢他為上林軍撫軍將軍,邑千戶,一日連躍數級,實際上控制了上林軍大權,這等優寵,即使周不疑自己也感到有幾分過分,上表固辭不受。但劉燮再發手詔,令他安然就職。
如此這般舉動,無非是天子在來時就聽到了流言,為了平息朝野爭議而已。如今他搶佔了先機,又姿態做足,朝臣們自然也無話可說,反而要再上書歌頌劉燮聖德了。
隆安二年二月,為了嘉獎拓跋力微戍疆得力,朝廷派遣平陽王劉澹、新任幽州刺史朱皓、雲北長史杜畿、雁門太守衛翄、少府劉豹等人,北詣恆王拓跋力微,賞錢千萬,同時又說好迎娶恆國公主為貴妃。
拓跋力微自然大喜,又向朝廷貢獻萬匹良馬以為軍資。且在言語之中暗示說,遼軍之所以能夠入寇,還是代北有庫辱官部與慕容部蛇鼠兩端,希望天子能授予他討伐之權。但這不是劉澹等人能夠答應的,都說以後再議。
而對於朝廷來說,這次徵調二十萬大軍,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不足以傷及元氣,但對民心士氣都有影響。加之南面的孫權見遼東失敗,也逐漸把大軍撤了回去,所以兩線戰事都暫時停了下來。季漢朝廷也覺得要與民休息。從二月開始,劉燮乘輿出京,巡視河北河南各州郡,又下《奴婢贖為庶人詔》,將奴籍賤民放為平民。
這一年國家不戰,南北聘問往來,也算太平年了。只是在入秋之際,發生兩事不得不提。
且說大戰之後,倒也不是全然無人懲處,此次征戰的名義統帥、征北大將軍魏延,便為劉燮撤職,貶黜為銀川太守,兼職總管隴右馬政。隴右每年為國家提供數萬匹戰馬,五府諸軍都賴其供養,其職責不可謂不重,但由於體係早已建成,供馬並無功勛,少馬反要受過。且此地國家耕耘多年,並無甚兵亂,雖說對百姓是件好事,但對於靠刀口舔血來博得富貴的武人而言,實在是一個他人避之不及的苦差
魏延之所以有此下場,還是因為在涿縣下和梁雙的那番對話。梁雙戰敗以後,朝廷整理前後經過,事後不知怎麽的,就有人把這番對話傳到了劉燮耳中,劉燮聽聞後不動聲色,就遣使去詢問魏延,是否有這件事。魏延倒也誠懇,他聽使者說完,並不以為此事有多嚴重,便老實承認道:「確有其是。」
不料等使者第二次帶了詔書來,斥責頓如狂風驟雨,劉燮在詔書中聲稱,魏延「妄揣上意,私自用兵」,又「大言無當,擾亂軍心」,且「任用非人,上下結交,以私心相屬」,以致於「損兵折將,自取其辱」。
當時北府諸將都在一旁旁聽。本來魏延雖通軍事,但平時不善處理人際關係,這次征戰,就有不少北府將領與他生出齟齬,所以大家剛聽詔書時,多是來看魏延的笑話。但聽到詔書後,很多人臉色都變了,畢竟按詔書所言,幾乎每一條都能拿出來定魏延的死罪。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天使帶了刀斧手,馬上就要將魏延砍頭了。直到聽到要把魏延貶黜到銀川為官,眾人這才鬆了口氣,很多人心裏明白,這大概是看在丞相陳冲的份上,不好拿他開刀罷了。
但魏延到底氣得面色鐵青。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