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滿朝奸臣:在亡國的道上一路跑偏》[開局滿朝奸臣:在亡國的道上一路跑偏] - 第3章(2)

p>

他撫須道:「原來陛下所派的監軍在這裡啊,看來陛下此前果真是在自污藏拙,不惜背上迷戀女色的罵名,就是要讓我們與那些武將之間,斗個你死我活。」

如今的朝堂上,並非一片祥和。

還是存在着劇烈的黨爭。

文臣與武將之間,互相看不對眼。

「蔡大人是否多慮了?那曹操從未打過仗,便讓他統帥全軍,這跟找死有什麼兩樣?倘若曹操戰敗,使精銳之師損失殆盡,屆時,我等只能進宮面聖,請陛下求和南遷了。」

這時,秦檜開口道。

蔡京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喃喃一聲:「陛下到底還是太年輕,以為什麼人都能打仗…沒有識人之明,到最後,還是得靠咱們幾個穩定局勢,至於陛下…就讓他一直做個昏君吧。」

在這種地方,左一個昏君,右一個昏君,他們是打心眼裡不服嬴淵啊。

……

曹操在離開咸陽宮第一時間,沒有前去兵營,而是將自己的一些弟兄們,全部彙集一堂。

有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典韋、許褚等。

「諸位兄弟,陛下親封我為兵部尚書,統領全城十五萬兵馬,如今,是到了咱們為國盡忠的時候了!」

此時的曹操,有滿腔熱血,恨不得立刻為國立下汗馬功勞。

然後做一位忠君護國的治世能臣!

這時,曹仁皺眉道:「兄長,敵軍勢大,坐擁四十萬大軍,我們只有十五萬人,這仗,該怎麼打?」

聞聲,曹操大笑道:「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如果單純比將士多寡,那麼除非各地勤王軍趕來,否則我們永遠也比不了楚軍。

可是比起精悍和智謀,再來多少楚軍,也比不上我一個曹操!因為我有諸位兄弟,與我共謀大業!」

「大哥,為那個昏君鞠躬盡瘁,當真值得嗎?」

曹洪性格急躁,直接脫口而出。

話音剛落,曹操便狠狠瞪了他一眼,道:「今後這樣的話,我不願再從你們的嘴中聽到。

陛下封我一個小小的騎都尉為兵部尚書,自有陛下的深意!

這對我曹某人而言,是無上恩德!陛下於我有知遇之恩,為陛下死,死得其所!」

頓了頓,他又緩緩開口道:「你們當真以為,陛下是昏君不成?

若是昏君,如何能說出天子守國門那樣的話來?

其實,咱們那位陛下,只是礙於局勢,不得不故作昏庸罷了。

你們仔細想想,陛下讓我來擔任這兵部尚書的用意何在?」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也猜不出一個所以然。

索性,曹操只好繼續說道:「如今黨爭之勢嚴峻,縱觀朝野,除了我曹操之外,幾乎每一個人,背後都牽涉着錯綜複雜的勢力。

陛下 重用我,就是要打破這種僵局,逐漸將權力收回手中,有這樣一種魄力,你們認為,陛下還是昏君嗎?」

在曹操眼裡,嬴淵的手段,簡直就是天衣無縫。

利用他一個曹操,就能讓現有的局勢穩定下來。

「既然要重用兄長,為何還要派來一個潘鳳?」曹仁不解。

曹操笑道:「這就是陛下的深意所在,那潘鳳是誰?忠良之後!

陛下封他為前鋒將軍,一是要暗中監視我等,以免我等生出不臣之心。

二來,就是要做給那些功勛之後看看,陛下沒有忘記他們,只要甘心為國效忠,陛下,將會重用於他們!

如今文黨與武黨征伐之勢日益嚴峻,所謂攘外必先安內,陛下就要是重啟功勛之後,為自己效力,去抗衡那些,懷有歹心的臣子們!

陛下兩年不鳴,一鳴驚人啊,只需如此做法,便可迅速使自己收攬政權,穩固朝堂局勢,此等手腕,只怕就連先帝都沒有!」

待他話音落下。

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撼當中。

原來陛下不是昏君,是明君啊!

這等政治手腕,罕有人及!

陛下自污藏拙多年,如今藉助國難之事,一朝崛起,便就呈現不可阻擋的態勢,當真厲害!

有此明君,何圖大秦不可中興?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所有人都朝着咸陽宮的方向深深作揖道。

這時,曹操又開口道:「諸位兄弟,此戰,咱們一定要勝,不可辜負陛下對咱們的信任!同時,我們要幫助陛下,收回政權,如此,我大秦才能有興盛之機!」

眾人深以為然。

陛下的連環布局,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他們能打贏楚軍。

如此重要的事情,全部落在了他們頭上。

這在他們看來,就是皇恩浩蕩啊!

其實有些話,曹操沒有好意思說出口。

在他心中,覺得自己就是當世英才,英雄也!

陛下重用自己,那是有識人之明啊!

既有識人之明,何以是昏君也?

此為明君才是!

為明君效忠,乃我曹某人畢生所願!

…….

此刻。

寢宮內。

嬴淵打了一個噴嚏,感覺有人在罵自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