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牌》[靈魂之牌] - 第8章 黑暗再次降臨(2)

自己的兒子來到楓葉鎮成為祭品時,哭天喊地,涕泗橫流。但她還是照做了,沒辦法,除非她自己願意成為祭品,然而看見過那殘忍的儀式後,恐懼一時間大於親情。

不就就算出賣了她的兒子,老婦也在三個月後自殺了,這令科直十分不爽,要死也要為儀式做出貢獻。

每獻祭一個人,黑色之鼎就會湧出一團黑泥,在每位信徒的記憶中,復刻楓葉鎮的一處建築。所以楓葉鎮的樣子才沒有變化,因為一個人的記憶或許有誤差,但的那個所有人記憶進行校對後就是大家眼中完美的楓葉鎮。

隨着獻祭儀式的進行,本來那些後悔的信徒也逐漸適應了。有句話說得好,一開始你會害怕它,然後會習慣它,最後你會離不開它。

看着楓葉鎮一天天變得完整,信徒們有着一切都在變好的期望。

某天路過的時候聽到一位曾經寫詩歌的信徒哼唱着。

「曾經有個懷抱理想的詩人。」

「總想為大家帶來歡樂。」

「有天沒人聽他說。」

「永遠沒人聽他唱。」

「詩人的理想丟進黑暗。」

「現在只有低聲呢喃的信徒。」

回憶終止,一團黑暗籠罩着科直的靈魂,科直最後一絲僅存的意識慢慢消散。

其實對於靈魂之牌如何使得失敗方必須支付代價而沒有任何取巧的辦法。

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其實所有類型牌局的懲罰機制都是類似的,而靈魂空間是體現這種機制最明顯的類型。

在開始牌局之前,雙方其實都把靈魂交給了靈魂之牌的某個空間中,稱為處理器,只是大家都無法察覺而已,只有支付完代價後,處理器才會把靈魂還給失敗方。

因為靈魂不加上附帶的記憶的話就是無意識的類生命體,他們有着本能的求生欲,所以靈魂會在處理器的危險下自動地把承諾的代價支付後才會回歸身體,所以也就不存在取巧的辦法了。

但這個說法也有漏洞,因為如果知道原理,那麼離靈魂之牌的公平性徹底失去公信力也就不遠了,比如魔鬼,靈魂自然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卻從未聽聞有人能夠不支付失敗代價的例子。

提出這個理論的人認為,可能除了靈魂,靈魂之牌有更保險的辦法,但大體思路是沒錯的。

也有人認為,靈魂之牌可能有着自我更新的能力,如果有人想要破解靈魂之牌,那就不得不使用靈魂之牌,那麼靈魂之牌可能在你破解前就察覺到然後及時更新。

總之,這樣的理論有很多,但破解靈魂之牌的沒有,反而為牌組多樣化做出來傑出貢獻。

可只要有規則,就會有鑽空子的人,這是任何有智慧生物的天性,靈魂之牌的出現也有萬年之久,看似完美的規則也會被強鑽一個口子。

比如,只要人死了,靈魂之牌的限制自然就不存在了。

那團黑暗一口將科直的靈魂吞了下去,像是嗦了一遍後又吐了出來。

原本兩眼無光的科直神志回歸,他瞄了一眼旁邊的監視器,沒有做多餘動作。

心中默念:「比陰影更深邃,比幻象更真實,吞噬虛偽的光,絕對的黑暗,接受我的信仰,偉大的黑暗之主。」

此時的科直保留了他的記憶,但他已經不是他了,因為從此時開始,屬於科直的命運已經消失。

原本信仰不堅的科直現在是根本沒有信仰了,哪怕他的身心都屬於黑暗之主,但沒有命運之人在靈魂之牌的判定里屬於死人。

其實從某種意義來到,科直現在就是黑暗之主另類的分身。

夜幕降臨,沒有人發現,某團黑色物質在偏僻的地方襲擊行人。

牌局成立

類型:靈魂空間

場地:黑暗之主的深邃

註:這裡統一一下,以後卡牌或者一些名詞,除了需要特意表示出來,都不會加這個符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