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 第十七章 良率

芯片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以及,相比起普通的文明,芯片對於陳岳尤為重要。

因為他自己就是依靠芯片,依靠計算機才能生存,才能擁有如此龐大的建設能力的。

但芯片的意義並不僅僅於此。要實現智能控制,要將自己的龐大算力與控制力蔓延到整個工業的每一個細節末端,譬如每一台機械人的機械臂,輪子,每一台智能車的轉向,智能機床上銑刀的切割的力度與方向,每一步,都要有相應的芯片才行。

否則,單純的機械如何理解陳岳的命令?

在進行龐大生產的過程之中,陳岳已經儘可能的降低了芯片的使用量。但就算如此,建設進行到現在,從火星基地之中拆出來的幾十萬枚芯片,也已經去了一大半。

「必須要有自己的芯片製造能力。」

陳岳暗暗下定了決心。

「不僅工業需要,未來,等我的芯片製造工藝足夠發達了,我甚至還要研發更先進的電腦以作為我的存身之所。只有具備更高的算力,我才能真正做到以一己之力推動科技的發展。」

在核心區,一座龐大的廠房悄然建起。

這裡,將成為陳岳研究芯片工藝的起點。

地球爆炸之時,人類文明最先進的芯片工藝已經達到了2納米。陳岳所存身的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其數千pu的芯片製造工藝則是7納米。

對於芯片來說,製造工藝的納米數越低,技術越先進,計算能力便越強大。

因為它意味着電子電路的體積越小,相應的,單位面積上所能集成的電路數便越多。

之所以熒惑號飛船沒有採取最先進的工藝,是出於穩定性考慮的。畢竟是宇宙飛船,芯片出了故障可不能像是地球上那樣換一個新的就行。

中央電腦數據庫里的百科全書裏面記載了全套的芯片製造流程。但對於此刻的陳岳來說,製造納米級的芯片,連想都不要想。

對於這第一次芯片研發,陳岳很現實,將目標定的很低。

他將芯片工藝目標定在了……6微米,也即6000納米。

這個工藝,人類文明在滅亡之前六七十年便已經掌握了。

現在,陳岳打算將這個目標作為一次攻關來達成。

就算是如此現實、如此低的目標,陳岳仍舊如臨大敵,每一步都慎之又慎。

芯片製造是一整套十分複雜的工藝。陳岳操作着3d打印機――對於製造芯片的機器來說,目前除了一些外殼、較大的零件可以用智能機床及陳岳自己研發的加工設備來加工以外,略微精密一點的設備,便需要用3d打印機一點一點的打印出來。

因為唯有3d打印機才能達到要求的精度。

陳岳首先建造的,是一個高精度硅提純工廠。

硅這種元素,不管地球上還是木衛五上都不缺,儲量很大。但要提純到極高的純度,那就不簡單了。

在提純工廠之外,則是切割廠,以及後續的一系列處理工廠,涵蓋濕洗、平版照相、光刻、蝕刻,以及熱處理、化學氣相沉積等等一系列處置流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