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 第二十章 新年

陳岳記憶之中,在地球爆炸,人類文明滅亡之前僅僅二十餘年,人類才算是掌握了較為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也即火箭發射了衛星或者飛船之類的載荷之後,還能自行返回地面,經過檢修之後還能第二次利用。

這項技術極大的降低了發射成本,為人類踏足太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就連熒惑號飛船的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都是在可回收火箭技術成熟之後才提出來的。

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為了掌握這項技術,人類文明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磨難,不知道摔了、炸了多少枚火箭,不知道耗費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多少心血,不知道耗費了多少資金與時間,才最終掌握。

但在木衛五上,對於陳岳來說,這項技術卻簡簡單單。簡單到以他此刻如此簡陋的航空科技,在發射第一「枚」火箭之時,直接便掌握了可回收火箭技術。

還是因為木衛五太小了,又幾乎沒有大氣。在這裡掌握這項技術的難度,比地球上簡單了不知道多少倍。

此刻,這枚桌子造型的「木五型」火箭便穩穩的落在了發射場地上。等候在旁邊的機械人一擁而上,各種各樣的設備和儀器紛紛懟了過去,給它來了一個由內而外的全面檢修。

檢修的結果讓陳岳相當滿意。這一次發射,根本就沒有為它造成什麼損壞。此刻的它只要重複加註燃料,便可執行第二次飛行,連大修都不用。

於是,陳岳新建的衛星工廠便有一輛列車駛出,載着陳岳最新製造的一顆衛星開了過來。

這顆衛星四四方方的樣子,體積約有一立方米不到的樣子,質量1.7噸。這些重量之中,有約600公斤是液氫和液氧。它們會在一個控制器的控制下,緩慢的開始燃燒並推動發電機運轉,以產生電量為相關儀器供電。

這又是一個與地球上截然不同的地方。

地球上的衛星,要麼採用太陽能板供電,要麼採用核裂變電池供電。用化學燃料供電,沒這麼敗家的。

因為化學燃料能量太低。地球環繞軌道那裡,又無法方便的為衛星加註燃料。這便導致一旦燃料耗盡――這個時間不會太久,衛星就只能報廢。

但在木衛五這裡,環境條件正好反過來。

這裡太陽光太微弱,太陽能板供電不現實。核裂變電池供電,陳岳又還沒掌握這個技術。反而是化學燃料供電技術成熟,且在這裡加註化學燃料十分方便――大不了讓木五型火箭再上天一次就是了,根本不費勁。

於是便造就了這種局面。

以及,這顆衛星說起來是顆衛星,看似很高科技,但其實這玩意兒就是個信號放大器,只不過運行在太空里而已,根本沒有技術含量。就連那個冰托林―固態氧發電廠,技術含量都比這玩意兒高。

於是這顆衛星便被鋼絲繩――確實是鋼絲繩,就像卡車上會用繩子捆木頭那樣,直接將這顆衛星捆在了木五型火箭上。

再一次點火,木五型火箭再次上升,穩穩噹噹的將它送進了木衛五環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