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 第二十二章 枯竭

陳岳無比渴望能有更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供自己使用。如果自己的算力足夠,陳岳甚至敢在現階段就觸及基礎物理的研究領域。

基礎物理所揭示的是宇宙最底層的運轉規律,用於回答某些最本質的問題,譬如「宇宙的最基本構成是什麼」、「宇宙從哪裡來」、「宇宙到哪裡去」、「為什麼恆星會以這種方式燃燒」、「宇宙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等等問題。

基礎物理是一切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石。它具備最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與基礎物理相對應的則是應用物理。應用物理層面更貼近生活一點,像是「怎麼造這個機器更省油」、「精度怎麼提高」之類,都屬於應用物理範疇。

基礎物理決定應用物理的上限。應用物理的技術水平永遠不可能超越基礎物理的研究水平。

就像,如果沒有相對論的發現,那麼yuan子彈和氫彈就不可能造出來一樣。

基礎物理如此重要,但研究基礎物理的消耗也十分驚人。就像地球時代,為了研究物質的最細微結構而建造的粒子對撞機,造價最低的也要有幾百億一台。

建造的譬如中微子望遠鏡之類的設施,還要建在幾百米深的地下,耗資之大,普通人根本難以想像。

但對此刻的陳岳來說,只要有足夠的算力,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以他如今的發展階段去觸及基礎物理的領域他都敢。

唯一的問題是,算力不足啊……

陳岳一邊感嘆着,一邊執行着自己的「算力回收」工作。

於是,大量的權限被開放給了基層芯片,大量的指令與指令集被他部署在了那些芯片之上。從現在開始,一些較為不重要的、太過細微的決策,便不再需要他來插手。底層芯片自己便會依據提前設置好的條件做出決定。

於是,陳岳的工業世界之中,極致的協調性與極致的效率被打破了。

列車的到點時間有時候會出現細微的誤差,導致調度必須要留出足夠的容錯度,從而導致了效率的一些降低;

機械人生產線上,劣品率有了細微的提升,發電廠那裡,平均能耗有些提升,鋼鐵廠那裡,生產效率略微下降……

陳岳看在眼裡,但也只能忍受。

這一次放權,陳岳回收了大約30%的算力。於是這些算力被一股腦的投入到了研發機構之中,各實驗室所進行的各種實驗愈發頻繁。

技術的進步,便在這一次次的實驗之中緩慢提升着。

在這種情況之下,陳岳的工業實力再一次開始了快速增長。不過這一次增長並未持續太長時間。

新曆102年5月,木衛五上出現了第一例礦產枯竭事件。

1506號礦是一座硫化鋅礦。這裡的鋅礦儲量低,品相也不好,難以開採。不過這個礦在陳岳的工業體系之中仍舊佔據較為重要的地位。

因為陳岳其實並不看重它能產出多少鋅元素。在木衛五上還有其餘十幾個礦山可以生產提煉出足夠陳岳使用的鋅。

陳岳最看重的,其實是與硫化鋅共存的另一種稀有元素,鎵。

這種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