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三國我] - 第6章

神情隨意的對着站在高台上的董卓拱了拱手,接着朗聲說道。

「弘農王既然已退位讓賢,太后也褪去了后冠和服敕,接下來重點理應是請新君即位。」

「至於弘農王和王太后,就請他們退場離席吧,凡事正所謂過猶不及,有些情面還是該留就留的好。」

「董公以為如何?」

語調平穩,話語鏗鏘,一字一句皆是落地有聲。

雖然言語中也捎帶了一些恭敬,但在關鍵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似乎鐵了心要請二位尊者離開這個儀式。

如此言語行徑。

瞬間就讓朝臣們的心提了起來。

個個都屏住呼吸,額頭上直冒冷汗的盯着站在大殿**的美少年。

說話這麼硬,雖然聽的讓人忍不住為之鼓掌喝彩,但真的會有性命之危的!

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而在外人眼裡都是如此,在親生父親心中,更不必多說。

曹操看向曹昂的目光中,半是欣慰,半是擔憂。

欣慰是因為他覺得兒子繼承了自己的志向,為大漢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漢之忠良。

為了維護天子和太后的尊嚴,敢於挺身而出,不顧艱難險阻,毅然而然的做該做的事。

這才是我曹孟德的好兒子!

有乃父之風!

但擔憂也是真的。

董卓喜怒無常,暴虐跋扈,絕不是個好說話的人。

先前袁紹那麼落他的面子,董卓都差點一劍劈了他,全看在汝南袁氏和太傅袁隗的面子上才就此作罷。

此刻兒子幾乎做了一模一樣的事。

但他的背後可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背景,一個祖父當過太尉,但是已經退休了,自己這個當爹的更是在這站着呢。

很慚愧,派不上用場。

如果董卓真的要暴起殺人的話,誰能夠阻止他呢?

目前找不到能扛大樑的,曹操只能寄希望於董卓這會兒心情還算好。

但不管怎麼說,他已經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自己都會陪著兒子共同進退!

……

就在這般緊張嚴肅的氛圍中。

董卓皺起眉頭,有些疑惑不解的看着下方拱手示意的曹昂。

他是真沒搞明白。

這小子怎麼回事?

換了個人他早就拔劍砍上去了,哪來這麼多胡思亂想,逼逼賴賴。

完全是曹昂在他這面子太大。

兩次出手都足夠重量級。

不論是招降呂布還是提醒袁紹的危害,對董卓而言都意義深遠,可謂舉足輕重。

董卓是真把他當自己人的。

可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維護弘農王和太后,究竟是為什麼呢?

要說自己這賢侄是什麼什麼大漢忠臣,忠貞死節之士,打死董卓都不相信。

這小子賣大漢朝廷賣的還不夠多?

要不是他幫忙,自己還真沒這麼容易把控朝政,更不可能這麼快的速度就完成廢帝之事。

挖大漢朝廷的根,推倒所謂劉姓漢室的威嚴,這小子起碼功勞佔一半。

就這樣一個人,你跟我說他是大漢忠良,是一個鐵杆忠誠?

誰敢這麼說,董卓一口唾沫吐過去,噴他一臉!

董卓苦思冥想之下。

突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內出現。

他悟了!

……

……

ps.感謝「太監全部滾蛋」「慕允凡Gg」「斷腸飛紅」「浪花飛神劍」投喂的月票

感謝「千軍萬馬避白袍丶」投喂的兩張月票。

諸位有功之臣,待大魏一統河山,皆封侯賞地!

第五十六章子脩必定是在教我,董卓悟了求追讀求月票

董卓突然想到一種情況。

有沒有可能是曹昂這小子在隱晦的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在某些舉動上面注意一下。

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又不好明說,只能以這種看似直白的方式對他進行點撥,從而讓自己能夠醒悟過來。

可是提醒自己什麼呢?

董卓回憶了一下方才曹昂說的話。

一字一句的咀嚼了一番之後,董卓緊皺的眉頭緩緩舒開。

他好像有點明白了。

曹昂果然是在點醒自己!

表面上是在維護劉辯以及何太后,實際上只是借用他二人的身份來告誡自己,有些事情不能做得太表面。

他的原話不是說了嗎,凡事過猶不及,該收手就收手。
確實,自己特意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