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家長子,大漢慈父!》[三國:我,曹家長子,大漢慈父!] - 三國:我,曹家長子,大漢慈父!第101章(2)

發脾氣,讓這小子趕緊滾犢子,你不愛干有的是人想干。
可這也就只能想想了。
曹昂是目前唯一適合用來監督袁紹的人選了,董卓手底下的其他人,沒有一個是滿足條件的。
而以董卓對曹昂的了解,他要是敢當場掀桌,曹昂就敢起身便走。
那這局算是廢了。
袁紹大可以繼續在渤海郡一帶逍遙自在,這個心腹大患依舊要在董卓心裏懸而不定。
二人相爭,最後想要落個好結局,一定要有一個人先服軟。
抬起頭來看看曹昂那副桀驁不馴,堅決不肯退讓半步的模樣。
董卓知道。
今日服軟的只能是自己了。
幾乎是咬着牙齒露出了些許難看的笑容,強行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更溫和,更親切一些。
「挾制袁紹乃是國之大計,半點也耽誤不得,賢侄何必在這件事上鬧脾氣,有什麼話咱倆好好說!」
曹昂斜了董卓一眼。
「呵!」
「那是您老人家的大計,和國之大計有什麼關係,和我又有什麼關係?」
「今日您要是不給個說法,拿出一個讓我滿意的結果,那咱們一拍兩散,您之前給我的軍隊還有官身,大可以通通拿回去!」
董卓當場傻眼。
淦!
這小子怎麼像茅坑裡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老子都已經低聲下氣說好好商量了,還這麼一副堅決不肯讓步的模樣。
他總不可能真的和曹昂一拍兩散吧,所以這件事要想繼續談下去,就只有自己這邊讓步。
可兵權高過一切啊!
董卓總不可能為了妥協這件事,就答應讓曹操帶着幾千兵一塊跟着走吧,這也絕對是動搖根本的問題。
董卓現在很為難。
他需要曹昂出面替他挾制袁紹,偏偏又不能答應曹操帶兵出城的要求。
兩相權衡之下。
董卓只能試探着問道:「調動右中郎將麾下的數千兵馬出城,這件事首先明說是絕無可能,老夫斷然不會同意的,這會導致洛陽城內兵力空虛,影響城內的穩定。」
「所以除了這個條件之外,子脩你不妨想想有沒有其他妥善解決的辦法,若是能行,我未嘗不能答應。」
「又或者乾脆你獨自一人去渤海,你父親依舊留在城中當他的中郎將如何?」
這怎麼可能?
曹昂同意,老曹也不會同意。
人家心急着出城招兵買馬,參與討董大業呢,哪會待在城裡,可別整的到時候被董卓裹挾去了長安,那可就真成賊軍了。
因此曹昂腦袋搖得像波浪鼓一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