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盛唐大公主] - 第18章 對女兒的評價

李月辰來到延英殿的時候,就發現老娘武則天正在和老爹坐在榻上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這種天氣下,桌子上放個小爐子煮著茶,坐在旁邊還真能暖和一點。
茶鍋裏面「咕嘟咕嘟」的翻湧,加了各種調料之後奇怪的茶香味瀰漫在整個宮殿裏面。
還別說,聞起來似乎確實有種提神醒腦的感覺。
看到李月辰來了,李治很開心的招招手:「辰兒快過來,陪我和媚娘說說話。」
李月辰答應一聲,也沒行禮,乖乖來到旁邊榻上盤腿坐下。
旁邊的武則天扭過頭問道:「辰兒平日都早晚來,今日為何剛過午時便來了?」
「嘿嘿,孩兒又做一新器物,特來獻給阿爺阿娘。」李月辰做出一臉驕傲的表情。
看到她一臉「快誇我」的表情,李治很配合的當了捧哏:「哦?是何器物啊?」
李月辰抬起頭沖殿外喊了起來:「福公公,快將那器物帶進來!」
「喏!」
外面的福公公答應一聲,趕緊扛着新做好的曲轅犁走了進來:「聖人,娘娘請過目。」
武則天站起身走到近前,歪著腦袋觀察了一下:「這是……犁?」
「嘿嘿,正是!」李月辰一臉驕傲的點頭回答,「孩兒厲害否?」
李治也站起身,左手盤著兩顆保健球走過來看了看:「辰兒為和將犁轅做成此等形狀?」
「昨日春耕大典,孩兒見兩位大人操控此物不多時便渾身冒汗,勞累異常,故此便想,若能讓其省力且易於操控,阿爺阿娘明年春耕大典便不必如此辛苦了。」
聽到她的解釋,李治感到有些新奇:「小小改動,便能達到如此效果?」
旁邊的武則天也覺得不太可能,畢竟說白了就是把直轅變成彎曲的而已,怎麽可能這麽輕易做到?
「孩兒覺得能!」李月辰解釋道,「隨師父習練拳術之時,便覺得向上發力比向前發力更容易!」
一邊解釋的同時,李月辰還擺開架勢,打了個上勾拳,然後又打了個直拳。
看到她的演示,李治點頭笑了笑:「辰兒此言,倒有些許道理。」
話雖然這麽說,不過看他的表情就沒當回事。
但既然受寵的女兒好不容易做出來了,李治也不想就這麽不當回事,於是擺擺手道:「去將此物拿給閻立本,叫他試驗一番。」
旁邊的張成鑫行禮答應道:「喏!」
皇帝畢竟是皇帝,就算是為了讓女兒開心,還是能任性一下,折騰折騰的大臣的。
看到李治的表現,李月辰暗暗下定決心。
以後要更加努力,爭取把李治培養成一個女兒奴!
說起來,閻立本這個名字,來到這個時代之後還是聽說過的。
貌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畫像都是他畫的,妥妥的大觸一隻。
現在官拜右相,兼司平太常伯,也就是工部尚書。
當年李治和武則天夫妻倆的一通騷操作把所有的官職名字全部都改了,比如門下省中書省叫做東台西台這樣的。
雖然這裏面肯定有各種各樣的深層原因,不過在李月辰看來,這夫妻倆就是老年中二病。
搞得現在她對這些官職都有點分不清楚。
這件事情解決了,李治又坐了下來,茶也煮好了,一邊喝茶一邊跟女兒玩鬧。
現在的李治對這個女兒可是寵溺的很,就算偶爾被揪一下鬍子都不生氣的。
「阿爺,我們來玩遊戲可好?」
「好啊,辰兒想玩何物?」
「來,隨我做,這樣……」
老娘武則天喝了兩口茶之後又跑到旁邊的桌案前去批奏摺了,時不時就會停下來抓着保健球盤兩圈。
正思考着奏摺裏面的上報的事情怎麽解決呢,旁邊就響起了「啪啪」的拍手聲還有父女倆的念叨。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孩子來鬥雞;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孩子找魚餌;你拍三……」
扭頭一看,就看到堂堂一國皇帝跟女兒面對面坐着,伴隨着節奏拍一下手就念一句順口溜。
她也不說話,就那麽垮著臉看着兩人。
等到順口溜念完了,李治又笑着把女兒抱起來舉高高,一副完全沒看到她的樣子。
武則天深呼吸一口氣:「陛下若實在無聊,與妾一同商量下政事如何?」
李治頭也不回,慢悠悠的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又給女兒倒了一杯,隨意問道:「何事啊?」
「安東都護府上奏,高麗民不服管轄,多有離叛……」
「嗯,這倒也是預料之中。」李治端起茶杯如同喝酒似的跟女兒輕輕一碰,「辰兒認為應當如何?」
要說李月辰也是剛剛玩嗨上頭了,忘了自己還是個小孩子,放下茶杯下意識道:「當立我大唐社稷,教他們說我大唐雅言……」
說到這裏才感覺到不對勁,抬頭一看,李治和武則天都看着她。
「……」
李月辰也一下子愣在原地,心中暗叫糟糕。
臥槽,完了!
要說你也是有毛病,這種國家大事問我一個小孩子幹嘛?我不會被被猜忌上然後將來被處理掉吧?
不過武則天似乎並沒有想那麽多,而是饒有興趣的問道:「之後如何?」
面前的李治也是一臉感興趣的樣子,期待她說下去。
然而李月辰哪裏還敢繼續往下說?沉默幾秒,眨了眨明亮的大眼睛:「之後……沒了。」
武則天和李治如同被澆了一盆涼水一樣,齊齊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
李月辰有些緊張的看着夫妻倆,思索著自己接下來應該怎麽辦。
面前的李治笑了笑,伸手摸摸她的頭:「辰兒果然聰慧,是個好辦法!」
「確實!」旁邊的武則天也點了點頭,不過還是嘆了口氣,「然而此法終究不能立竿見影,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兩人聊起了國事,李月辰心裏卻在不停的思考。
剛剛自己說的話到底有沒有讓他們警惕起來?想想似乎可能性不大。
首先這個時代的小孩子本來就早熟的厲害,隋煬帝楊廣十三歲就開始上戰場指揮戰爭了;甘羅十二歲就能被封上卿;更別說還有曹沖,駱賓王之類六七歲時智力就堪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