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念陸景琛》[時念陸景琛] - 時念陸景琛第34章(2)

窗前,指示袁林關掉直播,他已經不需要再聽了。
如此洶湧的民意,給了程安明巨大壓力,他只要不傻,一定會把責任都推給章作銘。
而以程安明的性格,在當初密謀這樁樁件件事情時,他不可能沒有留下證據。
到這一步,金萬這樁本來可以簡單明了的評估案,在攪起風雲涌動之後,終於算是徹底結束。
還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時念去做。
而當下,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實現他對陸景琛的承諾。
他轉身問袁林,「你覺得,陸景琛能做基德的合伙人嗎?」
袁林站在時念辦公桌前,「蘇經理在金萬評估案上的表現,每個人都看到了,她有這個資格。」
但時念的表情一點也不輕鬆,他略略沉思,「下周開董事會,要討論陸景琛晉陞的事情,你把議題發出去後,私下去打聽下每位董事的反應。」
袁林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時念重又看向窗外。
他剛剛幫助金萬擺脫債務危機,但基德,如今也同樣面臨難題,是在重慶這一方抱業守成繼續求穩,還是斥資與業內評估公司強強聯手開拓更廣闊的天地。
江北國際機場 T3 航站樓,國際航線出發口。
于海洋關掉了陳鐸案件庭審的直播,不用再看下去,他也明白這一仗,時念是徹徹底底的贏了。
今後,在西南地區資產評估市場上,基德不僅一家獨大,更依靠在金萬一案上做出的口碑,發展勢頭將更為迅猛。
但于海洋知道,以時念的性格絕不會躺在功勞簿上貪圖享受,他在資產評估領域,一定會以此為東風,更上一層。
畢竟,他想要做的事情,遠遠不止重慶或者是西南地區這一方天地。
這也是他和時念最大的分歧所在。
他想求穩,作為基德合伙人,每年分紅個一兩百萬,日子過得不要太舒坦,但是時念總是踮起腳來做事,總伸手去夠那些夠不着的地方,于海洋覺得他太過冒險。
上次在時念辦公室,兩人鬧得不歡而散,誰也沒跟誰服軟。
「師兄!」
于海洋被熟悉的聲音拉回思緒,他抬頭見陸景琛朝他跑了過來。
陸景琛跑得直喘,「有個會,害我差點沒趕上送你和嫂子。」
她將送別禮物遞給於海洋老婆,陸景琛留意到嫂子手上拎着另一份包裝精美的禮品。
于海洋讓自己老婆帶着孩子先去過安檢,等到兩人都進去了,陸景琛揚了揚下巴示意,「師兄,那禮物是邊總送的?」
她朝四周張望了下,「他人沒來?」
于海洋沒說話。
陸景琛不知為何,想起了劉予希,于海洋之前的那位合伙人,她試探了句,「師兄,你是真的想要移民嗎?
不是因為別的?」
于海洋反應極快,「怎麼,都瞎聽說了些什麼?」
陸景琛挑了挑眉,伸手理了理耳邊碎發。
于海洋慣常的隨性下多了分嚴肅,「小遇,外人再怎麼說時念,你不要信。
你跟他共事,你看到他是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于海洋又補了一句,「你只要沒有別的心思,時念也不會對付你。」
他認真看着陸景琛,確認她聽明白了,他問她,「金萬的案子做完了,你還想留在基德嗎?」
陸景琛深吸一口氣,「不然呢?
我還等着升合伙人呢。」
她笑了,「師兄,真心謝謝你,沒有你的介紹,可能金萬的單子我還沒做成。」
于海洋鬆了一口氣,也跟着笑了,「那就好。」
過了安檢,于海洋朝着陸景琛揮了揮手,轉身朝里走。
和時念並肩戰鬥四年的情誼,從兩人對基德發展方向意見相左時,就已經出現裂隙。
一個想躺平享受成就,一個還想開疆闢土,征戰萬里山河。
這對昔日配合默契的戰友,註定是漸行漸遠。
在於海洋去意已決,時念將他當初投入資金按照市價數倍退還時,兩人就徹底分道揚鑣。
于海洋徑直朝着登機口走去,甚至沒有回頭再看一眼。
第58章 合伙人之路金萬的案子,對陸景琛來說,算是徹底結束。
她心裏再也不用揣任何事,難得的體會到什麼叫無事一身輕,終於睡眠充足的好好休息了兩天,覺得全身每個毛孔都暢快了。
再次回到基德已經是一周後了,因為重資產評估部積壓了不少單子,她得理理,做個分工。
陸景琛訂了小會議室開了部門會,將項目排期和分工安排了下去。
下午時分,袁林過來找她,「邊總請你去他辦公室。」
陸景琛正想要找他彙報下階段工作,立馬去了。
「坐。」
她一進時念辦公室,他就從辦公桌上推過來一份評估合作協議與資料。
陸景琛沒動,「邊總,新項目?」
時念「嗯」了一聲,「你先做準備。」
陸景琛還是沒動。
她的部門跟她一樣,硬扛了這麼久,也就才稍緩了幾天,而從上午的工作會議來看,他們接下去兩個月的工作強度,只會更大,確實再也插不進別的項目了。
她思索了一會兒,心裏算了算自己囊腫手術的排期時間,覺得大致也能安排得過來,就是自己再辛苦一點兒,何況她也可以申請招聘。
她拿起協議翻開,快速檢索到幾個關鍵詞:江黔區、經濟林場、1.8 萬畝、價值評估……她目光在「委託方:江黔區招商局」上停留了一下,她忍不住瞥了眼時念。
這個林場混雜了用材林、經濟林、薪碳林等等,由招商局牽頭,聯合林業局和林場一起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目的是公允確認林場價值,在對外招商,出租林場使用權時,有準確的定價依據。
江黔區遠離重慶主城,過去一直不被重視,但近年來注重招商引資,發展相當不錯,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基德怎麼會放過這片欣欣向榮,尚待開拓的業務區域。
時念對這單的目的,是想要攀上招商局及背後工業園區管委會的關係,借力拿下江黔區資產評估市場業務。
這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陸景琛有別的考量。
當初,信通在主城區業務開展不暢,常跑區縣。
那時,程安明帶着她接了江黔區招商局的業務,是一家國企破產清算,需要對其固定資產進行估值。
陸景琛對資產一一進行了正常評估,按照清算用途,此時價值只有殘值的 2 折左右,但當時和她對接的科長常剛,堅決不認可她的評估報告,他怎麼也不能理解大幾千萬的設備,怎麼如今就只值區區幾百萬。
他拿着審計報告,翻到資產負債表,指着折舊那一欄的數字,和陸景琛多次爭辯。
常剛有他的理解和想要守護國有資產的初心,陸景琛有自己的專業守則需要遵循,誰也無法說服誰。
最終,陸景琛堅持按照自己的判定出了評估報告,卻也被這位科長在一時激憤之下,說出江黔區招商局再也不歡迎她,連帶信通,也被拉入了黑名單。
果然,從那之後,信通在招商局的業務丟失殆盡,直到她離開,雙方也沒再能達成一單合作。
陸景琛快速用手機百度,幾個關鍵詞一輸入,最近的新聞稿上,赫然出現的是「常剛局長」。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