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小千戶》[鐵血小千戶] - 0023 金陵城下

此時的蕭文明未必不知道湯光耀和徐世約,在說著自己的壞話,然而現在正是他信心爆棚的時候,根本就不怕有人來算計他。
要是怕,他也不會這樣明目張胆、明火執仗地在縣城裡做這樣一番武裝巡遊。
於是蕭文明的隊伍在貫穿了整個臨海縣城之後,又沿着縣城的城牆重新繞了半圈,這才往西邊金陵城的方向趕去了。
蕭文明特意早出發了幾天,一來是為了走得從容一些,二來也是可以沿途觀察一下民情,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這個大齊朝的社會狀況和發展進度。
一路走來,他原以為臨海縣已經是夠兇險的了,可出了縣城才知道,臨海縣這麼個地方,已然是一片樂土了。
只見離了濱海縣境內,沿途災民越來越多,或成群結隊在路上行動行走,或聚集在一起討飯乞食,還有的則是躺在地上減少消耗,免得肚子剛吃飽的肚子很快就餓了……
這幫傢伙百無聊賴,弄不好真會像湯光耀前幾天所說的那樣,聚集在一起就容易惹事生非。
事實上,中國古代凡是遇到大的饑荒災難,就難免產生農民起事,這也是一個王朝覆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齊朝廷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隨着漸漸接近省城金陵,朝廷開設的粥廠也星羅棋布地漸漸多了起來。
蕭文明還專門親自去觀察過粥廠的情況,發現朝廷開設粥廠時候,遠不如自己招募災民做工的那麼大方,熬出來的東西與其說是粥,不如說是米湯——只在清水裡扔上幾把米,熬出乳白的顏色,再加上幾片菜葉子,一攪和,也就成了能夠救人的糧食。
為什麼要把米粥熬的這樣稀薄,蕭文明是多少知道一些原因的:一來朝廷財政緊張,災民又成千上萬,要真的像蕭文明這樣慷慨大方,朝廷立馬就得破產;二來就是不能讓災民吃飽了、吃好了,這是故意為之的,要讓他們在江南富裕的地方過得比家鄉還好,那誰還肯回家去恢復生產?
然而朝廷這樣的賑災,也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弊端,肯定就會有體弱多病的災民,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補充,一不小心就一命嗚呼了……
可其實對於朝廷而言,這些人死了,有時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會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因為原本這些體弱多病的人,就不怎麼能夠參加農業生產,也就無法向朝廷貢獻賦稅,在朝廷眼裡,他們就是無用的廢人,死了也就死了,還能節省幾口賑災的銀子糧食。
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蕭文明雖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但畢竟於心不忍,尤其是那些拖家帶口、抱着孩子的,更是讓他覺得十分可憐。
因此他也經常向他們施捨幾錢銀子、幾份乾糧——這些東西雖不起眼,但是卻能結結實實救人一命!
就這樣,蕭文明一路曉行夜宿,走了有六七天的時間,終於在景炎元年十一月十三日,趕到了金陵城下,距離候補軍官考核的時間——也就是十一月十五日,還差兩天。
來到金陵城下,蕭文明原本是想帶着自己手下的這些子弟兵去城裡開開眼界的。
然而守城的軍官卻下了嚴令:「候補千戶如要進城,只能攜帶貼身侍衛二三人而已,其餘大隊人馬一律在城外安營扎,以免大批兵丁入城之後惹事生非。」
這位軍官原本語氣十分生硬,可看蕭文明自己雖然其貌不揚,可麾下隊伍卻是隊伍齊、旗幟鮮明、兵器精銳,不可小覷,立即收起了輕慢的態度,換了口氣補充了一句:「歷來就是如此。」
有話好說嘛!
蕭文明對於自己麾下子弟的軍紀,是有絕對的信心的。可經過這些日子,他也知道大齊朝同中國古代類似,其軍隊的紀律能嚴格到什麼程度,完全是個玄學——像岳家軍這樣「凍死不拆屋、餓死不劫掠」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了。
因此蕭文明對於這樣的慣例,還是理解的。
原本他也想去城裡看一看、瞧一瞧,但如今正是在繼任考核的節骨眼上,正是要大家齊心協力的時候,他也做不出拋下弟兄們獨自享受的事情。
於是蕭文明便親自帶領隊伍,按照金陵城軍官的安排,去往城外安營紮寨。
此次繼任考核選拔的都是朝廷今後的基層軍官,因此朝廷的還算人性化安排的,並沒有讓趕來接受考核的人馬都在一片白地上紮營,而是事先已經安排好了軍營,而軍營就集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