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晚唐浮生] - 第十九章 朔州

天德軍在中陵水畔休整了兩日。八月二十四,全軍開拔,朝二百里外的朔州城而去。

郝振威打贏了與薛志勤的野戰,信心有所提振,打算一鼓作氣殺過去,立個功勞。朝廷對平叛將領的賞賜還是比較豐厚的,拿下朔州,那麼就有很大可能在未來接掌天德軍。如果功勞再紮實一點的話,領代北數州之地或振武軍也不是不可能啊。

所以,他有些心動了。

大軍拔營,瑣事繁多。紮營的材料固然不可能全部回收,但部分東西還是要拿走的,比如拒馬、鐵蒺藜、門旗等等。存放在營內的器械、糧草、藥材等軍需物資也要帶上,這就是輜重營的活計了,他們之前被抽調了不少人補入戰兵,幸好也抓了一波俘虜,還有四千來人,忙活忙活倒也夠了。

帶不走的,就扔那吧,比如普通木料之類。村子的居民之前跑了不少,等他們回來應該還能用得上。天德軍也比較有良心,走之前還把陷坑給填上了,省了他們不少力氣。就這樣,收拾完一切後,大軍出發,浩浩蕩蕩,直殺向朔州。

游奕使田星手底下的探子們依舊先行。前次的戰鬥,朔州軍固然大敗虧輸,但騎兵主力未損,不可大意,必須將探馬放出去很遠,偵查前方動向,確定安全後方可以縱隊形式行軍。

接下來的一段路程還是比較太平的。朔州軍大敗,已無力阻擋天德軍前進。而歸屬薛志勤指揮的沙陀騎兵也不見了蹤影,或許撤回了朔州城,或者乾脆去其他戰場了,誰說得准呢。邵樹德倒挺喜歡這樣的,他又不是老盧那種「賤人」,非得和人拚命廝殺。白天行軍,晚上安排好一切後,要麼在監軍使身邊轉悠,刷刷臉,要麼在自己帳內就著油燈學習。

此番出兵以來,可供學習的東西真的太多了。邵樹德全記在紙上,用別人看着有點奇怪的簡體漢字和阿拉伯數字。老實說,作為隊正當然可以不用學習這麼多東西,反正戰場上跟着金鼓旗號行動就是了,運氣好的話也不會死。但邵樹德不想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虛無縹緲的運氣,他想儘力爭取一下,看看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至少部分掌握在自己手裡。低級軍官,死傷的可能性實在太大了!

就比如剛剛結束的與朔州軍的大戰,孫霸、李仁軍的兩個都,真的死了太多人,其中不少還是從軍多年的老弟兄,邵樹德都能叫得上名字。結果如何?在戰場上還不是如野狗一般死去!一波箭雨就能把你撂倒,叢槍刺來你躲都沒處躲,敵騎衝殺而至時那五米多長的馬槊能讓你絕望,中下級武夫就是如此廉價。

邵樹德不想自己的生命如此卑微,那麼就只有加強學習,跟對上司,在亂世中掙扎著求一條生路。

丘維道將這些看在眼裡,倒也覺得有點稀奇,同時也有點好感。愛學習的武夫,又非世家子弟出身,豈不是極好的拉攏對象?今後倒要好好觀察了,如果是個可造之材的話,他日移鎮時亦可帶在身邊,倚為心腹。甚至就連還京之後,也可介紹給乾爹嘛,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神策軍那幫將領都什麼鬼樣子!

太平的行軍一直持續到朔州城西三里,此時已經是九月初五了。短短二百里的路程,天德軍竟然走了十二天,平均一天不到二十里。沒得辦法,罈罈罐罐太多了,一路上還要「征糧」,浪費了不少時間——其實已經征無可征了。

朔州城即鄯陽縣,不大,但挺堅固的。在其城東三十里,還有馬邑縣城,即以前的大同軍城,同樣非常堅固。其實這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是天德軍對這片兩眼一抹黑,什麼情況都不知道。

敵人有多少?在哪裡?有無馬隊?士氣如何?附近有沒有友軍活動?哪裡可以籌集糧草?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天德軍幾乎一個都答不上來,那麼事情就很難辦了。

郝振威還是老法子,停駐紮營,刺探敵情。這說起來有些結硬寨打呆仗的意味,但其實是非常穩妥的應對策略,邵樹德默默記下了:驟臨一地,情況不明,立足未穩之時,當先自保,立於不敗之地再圖其他。

鄯陽縣雖然是州治,但重要性其實不如東面的大同軍城,也就是馬邑縣。該縣是太原通往振武軍的兩條大道的交匯點,不然的話最初大同軍城也不會設於此了。雖然目前大同軍搬到了更北面的雲州城,但馬邑縣向來是兵家重地,理論上有不少駐軍,就是不知道被李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