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我比崇禎大一歲] - 一百八十一章:小流域治理

秋收後還得集中力量開鑿水渠、修葺水窖、水庫,挖水井。Google搜索.com
總而言之,小冰河時期不能靠天吃飯,必須進行小流域治理,必須蓄住燕山山脈流出來的水源。
北方最是容易遭遇旱災,只要能夠蓄住水,肯投入財力、勞力打井,就能保證糧食的產量。
這兒不缺地下水、不缺煤炭, 不缺石灰石、礦渣,大量生產水泥,竭盡所能修建水利設施是重中之重。
後世的張家口北部的幾個縣,水澆地總量高達一百幾十萬畝,農業、畜牧業發達。
黃毅沒想着也能弄出這麼多水澆地,只能挑選條件好的盆地下手, 爭取花一兩年時間開墾出一二十萬畝,是後世的十分之一。
這年頭的畝產拿後世沒法比,北方能夠算得上良田的水澆地也僅僅是一熟,能收穫二百餘斤麥子就是大豐收。
幸好從徐光啟天津實驗田購買來的番薯、馬鈴薯秧苗、種子發揮出作用,畝產量能夠達到八九百斤。
把番薯晒乾,把馬鈴薯加工成營養價值很高的馬鈴薯全粉、馬鈴薯澱粉,把番薯、馬鈴薯做成粉絲、粉條,都是能夠長期保存的。
黃毅知道怎麼加工粉絲、粉條。
根據地的勞動人民不缺智慧,捨得下力氣,每天勞作五六個時辰都沒有怨言。
指點他們加工粉絲、粉條,教他們用番薯、馬鈴薯釀酒,使得種植番薯、馬鈴薯的效益高於種植麥子、糜子、高粱,相對高產的農作物就能推廣開。
反正根據地的田畝都要進行輪種,以後高產的馬鈴薯、番薯種植面積佔總田畝的五分之一,山地、邊角地種植玉蜀黍。
多了這些相對產量高一些的農作物,有二十幾萬畝農田的產出, 就能養活十幾萬人。
隔一段時間還會有宣大組織的流民、遼民抵達,加上黃毅親自帶回來的一千多解救的漢民,今年年底前,根據地總人口應該能夠達到三萬出頭。
即便明年翻一倍, 也就是六七萬而已。
根據地自產的糧食不但能夠滿足吃飽肚子的需求,還將要積攢下數萬石餘糧。
有了餘糧就能夠接收更多流民、遼民、難民,就能夠開墾出更多田地,挖出更多煤炭、鐵礦石,開採出更多石料……
根據地自然就進入了良性循環,人口多了,消滅了飢餓,身體素質提高,兵源更多,軍隊更加具備戰鬥力。
根據地有了不斷強大的武力為依託,地盤當然是越來越大,可供耕種的土地肯定越來越多!
這就是立足廣袤的口外帶來的好處。
封建王朝的後期都伴隨着兩極分化,土地兼併嚴重。
土地改革談何容易?
漢人都把土地看成命根子,無論貧富。
想在大明朝打倒封建地主分田地,也只能夢裡想一想。
口外截然不同,黃毅的實力在增長之中,今年就能在根據地方圓一二百里內隨意圈地。
看上哪兒只要願意就能開墾哪兒,用不着看人臉色,用不着給誰繳稅。
接下來,黃毅肯定不滿足於用不着交稅,他要成立收稅的政府,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