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我比崇禎大一歲] - 一百八十三章:狗大戶(2)

的基本數據即可,最需要掌握的就是管事者的動向和人口的數量。
只要開始行動之時該抓的人沒有漏網,該到手的好處就跑不了。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 無商不活是真知灼見。
羊毛氈、毛線、毛衣、軍服、皮鞋等等手工產品僅僅能夠給婦女增加一些收入而已。
想要根據地走上康庄大道, 就必須生產、售賣工業品。
土法煉焦加上風溫技術使得鋼鐵完全融化不再是半晶體,鍊鋼成本下降了,質量得到了提升。
根據地的鋼鐵將要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拳頭產品當然是鐵鍋,這東西草原民族家家需要,一口鍋換一頭牛或者一匹馬不香嗎?
蜂窩煤爐、蜂窩煤模具都是接地氣的產品,將要賣去宣府、大同、張家口等等城市,賺得沒往大草原賣鍋多,也能維持三成毛利潤。
使用煤爐的城裡人多起來,煤炭的銷量自然就上去了,又能給根據地創造很多就業崗位。
根據地的農具作坊不僅僅打制犁頭、鐵鍬、鐮刀、鎬頭等等基本工具內用、外銷。
還在製造腳踏式脫粒機、三角耬播種機、推鐮、麥鈦、麥綽、麥籠等等簡單的農業機械。
這些農業機械並不是黃毅的金手指,是《王禎農書》記載的農具,用上這些傢伙事兒能夠提高效率。
明朝的農民之所以不怎麼使用這些能夠省時省力的農業機械,是因為鐵器貴容易鏽蝕,木器、竹器經常毀壞,捨不得花錢購買。
況且農民的時間不值錢,力氣睡一覺又回來了,沒啥子成本!
來自後世的黃毅截然不同,他不僅僅提倡使用農業機械,還鼓勵農民們集思廣益,爭取讓農業機械更加方便實用。
能夠嫻熟使用麥釤、麥綽、麥籠組合的青壯年,不僅僅一天能夠收五畝麥子,腰還不疼。
而一個青壯年農夫揮舞鐮刀一天收割兩畝麥田連干三五天,腰都能累斷。
秋收時大量使用機械和牲畜節約了人力,縮短了收割的時間,節約的時間至少又開墾出abc 畝農田。
黃毅的估計沒錯,宣大軍立下大功,耿章華果然沒能立刻返回,又進京接受了封賞,再次得到崇禎的召見。
耿如杞僅僅是得到了蔭一子為錦衣衛百戶的嘉獎,沒能再次陞官,但是耿章華虛授又升了一級,實授督標營參將。
大明的將領之間非戰時基本上沒有隸屬關係,總兵官僅僅是直管自己的正兵營罷了。
宣大總督的標兵營主將以前是游擊將軍耿章華,現在是參將耿章華,兵額加了幾百,其他的照舊。
耿如杞樂意抬舉黃毅,不介意黃毅脾氣古怪,在他心裏黃毅就是自己人,是乘龍快婿。
所以根本沒留在京畿之地等待論功行賞的黃毅沒被虧待。
他的虛職升為正三品衛指揮使,實授不僅僅是宣大總督標兵營麾下千總還是將要完工的東山堡守備。
黃毅終於有了正三品的品級,可以堂而皇之稱作將軍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