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與超人約架》[我要與超人約架] - 關於本書的時間線

首先,在DC大事件《末日鐘聲》出現之前,《守望者》與dc多元宇宙不是一個宇宙。
《守望者》版權屬於dc漫畫,但這部漫畫是獨立世界觀的漫畫,所以,比較曼哈頓博士與超人誰更牛,沒什麼意義。
但無論dc還是漫威,都畫了幾十年的「老英雄」們,經常需要重啟宇宙。
所謂重啟宇宙,就是之前的設定與故事全部清零,只留下蝙蝠俠、超人、閃電俠這些人物,再根據劇情的發展,添加之前故事中的配角與反派。
舉個例子,《地獄神探康斯坦丁》中的主角渣康,你問他的官配是誰,估計都會說是黑絲美女扎坦娜。但在八九十年代,他的女朋友是艾瑪、澤德、瑪姬、姬特幾女。
扎坦娜是重啟後才嶄露頭角的,而之前的澤德姬特反而沒出場。
那麼,如何合乎情理地重啟宇宙呢?
總不能說,編輯一句「我要重啟宇宙」,漫畫就重新畫。
必須給個何時的理由,讓讀者信服。
於是,「閃點」、「無限危機」等大事件出現了。
比如,閃電,閃電俠超越光速,穿越時間,回到過去,改變母親死亡的結局,結果引發蝴蝶效應,整個宇宙都被改變,於是,dc多元宇宙完成一次重啟——這其實挺有邏輯的,至少對讀者來說,這理由足夠了。
能重啟宇宙的人物其實並不多,畢竟,重啟宇宙聽著就高大上,超越凡俗的特殊力量是必須的。
嗯,關鍵在特殊力量上,得與時間宇宙有關。
像蝙蝠俠、神奇女俠、海王,甚至超人,都太過「樸實無華」,比較難承擔重啟宇宙的重擔。
所以,之前幾次重啟,都讓閃電俠與反監視者背鍋。
閃電俠「每逢大事必祭天,他不祭天非大事」的梗,就是這麼來的。
可鍋太多,每次都讓他們背,讀者也會失去新鮮感。
某一天,一個叫扎克施耐德的導演拍出來《守望者》,守望者大火,被網友戲稱「藍大雕」的曼哈頓博士大火,甚至在網友與讀者中被封為「dc最強之人」——其實是扯淡,藍大雕之前壓根不是dc宇宙的人物(守望者原作者的觀點)。
dc漫畫編輯樂了,「既然藍大雕這麼火,他的能力也被認為這麼強,那就讓他背鍋咳咳,不是背鍋,是重啟宇宙。」
於是,在阿蘭摩爾(《守望者》漫畫的作者)罵罵咧咧聲中,《守望者》出續集了。
《末日鐘聲》主要內容只一個,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