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諸天當皇子》[我在諸天當皇子] - 第二十三章 科舉(2)

力對比,分析了其他國家敗亡的真實原因,重點降到西楚,詳細分析了西楚王國的原因。
西楚兵甲雖多,君王仁厚,旗下更是有葉白夔這樣的百勝之將,但是,戰爭比的最關鍵的還是綜合國力,離陽在滅西楚前已經吞併了七國,其綜合國力遠勝於西楚,加上接連不斷的勝利已經讓離陽的軍隊士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經不是人力所能扭轉的了,西楚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春秋國戰開始時坐山觀虎鬥,現在坐收漁翁之利,放任離陽的壯大。
分析完這些之後,趙楷又講述了這次離陽一統天下的意義,
離陽滅八國,的確給天下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這點的確和離陽脫不開關係,八國遺民只知離陽殘暴,可誰有知道春秋時期,九國亂戰,每年戰死的人又何曾少過,只有大統一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車同軌,書同文,凝聚力量方能不為外族所侵,大奉之恥仍歷歷在目~~~
緊接着,趙楷又講起了如今離陽的狀態,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離陽現在雖然一統中原,但是仍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外有北莽百萬兵甲虎視眈眈,內部各國遺民企圖復國蠢蠢欲動,加上幾大藩王無一不是手握大軍,掌握一方土地,好不容易平定的天下依舊隨時可能再起戰火。
光提出問題是不行的,趙楷隨即也提出來解決的辦法,
先是北莽,這個無疑是離陽王朝的最大威脅,好在朝廷有徐驍,趙楷也是盛戰徐驍的功績,直言若是沒有徐驍,恐怕中原子民早就受難於北莽的馬蹄只下了。
然後就是八國的遺民問題了,解決這個也不難,有兩種辦法,一種就是施行仁政,循序漸進,讓他們過上太平安生的日子,等過了幾代人之後誰還記得故國。另一種方法就是就是攻其一役,先想辦法讓他們跳出來,然後再一戰功成,這個方法比較殘酷,不建議使用,
接下來就是幾大藩王的問題了,這個才是最讓歷代皇室頭疼的,不過這可難不倒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趙楷,只見趙楷在筆下緩緩寫道:
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這可是大名鼎鼎的推恩令,千古第一陽謀,趙楷相信,此令一出絕對震撼所有人,削弱藩王,兵不血刃,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搞不好還會引發叛亂,趙楷甚至覺得離陽這個皇帝都不一定有魄力去做這個事情,不過這可就和他沒有關係了,他就說一下而已。
寫完這些之後這篇文章的字數已經將近兩萬字了,已經完全超過了尋常考生的文章了,完全可以交卷了,不過趙楷沉思之後,又提起了筆,緩緩寫下:
自古以來,世人皆知打江山難,卻不知守江山更難,縱觀古代王朝,無一不是數百年而終,千秋萬世談何容易,吾生平有四願,若能完成,千秋可定:
吾願離陽之法,為生民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破魍魎迷崇,不求神明!
願離陽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禮義,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
願這世間,再無壓迫束縛,凡生於世,都能有活着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
願終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無貴賤之分,守護生命,追求光明!
此為我心所願。雖萬千曲折,不畏前行!
「李淳剛有兩大宏願,我這個四大宏願不比他差吧,」
趙楷滿意的放下手中的筆,該寫的,想寫的都寫了,自然是不想在這個破地方呆著了。
「大人,我要交卷!」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