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歷時性的敘述》[一種歷時性的敘述] - 一種歷時性的敘述第1章  第一章

和敘述距離,以及人物語言的不同處理方式,在接下來的論述中還要作進一步的分析。
二、語式語感虛擬敘事,有兩種不同的語式,即講述和描述」展示」。
傳統小說多用講述語式,作家或者敘述者進行一種歷時性的敘述,提供故事的來龍去脈,進行報道,評論,闡述。
最通俗的例子就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採用講述方式敘事,敘述者與故事、與故事中人、與讀者」聽眾」保持一定的距離,逐漸被現代小說家放棄,但並沒有絕跡。
現代小說家和小說理論家更推崇描述語式,即當代美國敘事理論家華萊士·馬丁所稱的「一種給定了場面的,戲劇性的,現時性的敘述語式」。
這種語式的優勢在於即時呈現,更為「客觀」,讓讀者耳聞目睹,現場感、代入感強,此其一;放棄上帝視角,通過限知敘述,彷彿作者也並不比讀者知道的更多似的,從而不聲色地控制敘述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此其二。
維摩顯然採用了描述語式,給定場面,採用現時性的敘述方式,通過人物視角,控制讀者視野,以最簡短、最儉省的敘述語言,通過激發讀者想像,表達最豐富的內容。
如,在《回鄉》一文中,維摩描述了一件「抖動的軍大衣」:老五想着,一頭扎進窯洞。
藉著場院里照來的不亮的光,老五看見了一條抖動的軍大衣。
三爸出門的時候,穿的就是軍大衣。
軍大衣被呼地掀起來,老五看見了兩張模糊不清汗津津的臉。
棗花。
村主任家閨女。
細細拆分,第一、第二句是描述;第三句補敘,是老五的心理活動,自由間接引語。
第四句描述,第五是又老五的心理活動,自由間接引語,第六句是敘述者補述。
六句話,總共不到百字,清晰表達了場景、情節和人物心理,簡約而不簡單,言簡而意豐,乾脆又乾淨,恰好符合海明威所稱的「冰山理論」—海明威說,小說中只展示了冰山一角,你的讀者只會看到水面之上的東西。
但你對你的角色的了解卻從未出現在故事中,這就像冰山的大部分。
維摩通過限知敘述,把握敘述進程,只讓讀者特別注意省略,有意運用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