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3章 戰略會議

丹陛下所有文武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用眼神交換着意見,同時也在思索組織着想法。
其實在兩天前李炎就已經通過首輔瞿式耜向所有大臣透露了此次朝會的主題,大家也在互相討論、思考、準備過。但這畢竟是天子陛前,要表達意見還是得慎重一些,尤其是皇帝已然形成了威望的情況下。
「陛下,臣啟奏」
見大家暫時沒有言語,閣臣陳子壯一馬當先,出列向李炎躬身回應。
在三名內閣輔臣中,陳子壯年紀最輕,不到五十,資歷也最淺,但是也正因如此,比起瞿式耜、呂大器二位,他也更加剛直並且有些衝勁。
李炎自是對他點了點頭,表示允許發言
「臣以為,此次潮惠大捷之後,朝廷雖在東面暫時不再受清虜所威脅,然而自十月贛州失陷以來,江西大部已淪落敵手,廣東藩屏已失,清虜兵鋒抵韶州而來。」
「之前何、章、堵等大臣擾敵於湖廣,清虜兵勢疲憊,未得南下。然此後湖廣朝廷大軍受挫,經兩月養蓄,江西、湖廣清虜恐也將有所圖,屆時賊虜必欲南下以危聖駕。」
「故臣以為此時朝廷當旨在清虜南略之前,收復贛州乃至贛南,憑藉贛南地勢為廣東屏護,以保社稷無失。」
陳子壯也不含糊,身形挺拔、揚着眉毛,朗聲稟報自己的意見,五寸長的黑色短須不斷顫動,看起來正氣凜然。
李炎邊聽邊思索,陳子壯說得確實不無道理。
目前小朝廷所直接接觸的清軍力量一共有三支。
其一是福建清軍,這支清軍自攻佔南京,一路南下過浙江、下福建,又滅掉了隆武朝廷,兵鋒正銳,本來是對明廷威脅最大的敵人。
但是由於明軍在潮惠一舉擊潰殲滅了作為入廣急先鋒的佟、李二部,令這一支清軍直接損失了三分之一,而且攻佔潮州,又相當於在閩南站住腳跟,並且能與浙東、閩北、閩中的魯王、鄭成功呼應,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威脅。
其二是湖廣清軍,這一支敵人主要聚集於湖廣北部和東部,人數眾多,主要以綠營漢軍為主,但戰力也並不俗,以清廷平南大將軍孔有德為主。
歷史上的這個時候,廣東淪陷,瞿式耜等人帶着永曆皇帝西逃到廣西,孔有德先後三次南下攻打桂林,還是瞿式耜組織防禦並且從澳門的葡萄牙人那借到炮兵守城才讓孔有德在桂林城下吃了癟。
這也是瞿式耜雖然也有着不少明末文臣的壞習慣,但李炎依舊信任他的原因,歷史證明他不僅忠誠,而且能力並不算低,甚至在文臣中是比較突出的。
好在李炎之前召回了何騰蛟、章曠二人,將湖廣軍權交給了堵胤錫,湖廣局勢倒是比歷史上稍好了些,孔有德尚且沒有南下兩廣的餘力。
其三便是江西清軍,這支敵人數量最少,但卻最為精銳,其中除了曾經左良玉部留下的降兵外,還有近萬滿蒙漢八旗勁旅,而且由滿清元老大將譚泰所率,不容小覷,威脅甚至比其他兩路還大。
除了兵強馬壯外,由於贛州的淪陷,導致清軍兵鋒可以直接逼迫到廣東北部,這也就是陳子壯提出建議的原因了。
李炎沉默思考時其他大臣也沒閑着,接着第二個發言的便是新任吏部尚書何騰蛟,這位尚書大人是被李炎從前線召回來的。.
人家也不是什麼蠢貨,皇帝召回他和章曠的原因他大概也能猜出來,但正是因為知道是因為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召回自己,這就讓何騰蛟心裏頗為不平乃至怨懟。
「陛下,臣以為陳閣老所言雖也有理,然卻未必考慮周全。」
何騰蛟委婉地否定了陳子壯的建議,但陳子壯乃是閣臣,他這個尚書急不可耐地直接出言置否,可以說是很不給面子了。
這都是因為陳子壯資歷其實並沒有何騰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