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6章 富可敵國的海商

廣州府,南海縣城
這裡是新任廣東巡撫陳邦彥的工作駐地,從此處再往南四十里便是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最繁榮的海貿港口。
衙門正廳內,身材高大,舉止威勢的陳邦彥手捧茶盞,面對對面的年輕官員皺起眉頭。
「別山,你此行恐怕困阻重重啊……」
對面同樣捧茶端坐的正是名相張居正曾孫,剛剛出任戶部侍郎,提舉市舶司的張同敞。
「陳大人,下官也知道,開海征賦一事牽扯甚廣,海商、豪族、士家、漁民,均利益糾葛,難做裁斷。故下官此行正是欲向大人求得助力,我聽聞大人乃出於廣東鄉梓,于海貿頗有見識。望大人能不吝賜教。」
張同敞言語很是恭敬,他剛剛三十齣頭,在陳邦彥面前屬於後進晚輩,而且陳邦彥這個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為從二品,比自己的戶部侍郎高上一級。
陳邦彥為人正直,而且事先天子給他下過旨,讓其全力配合張同敞的工作,所以也就毫無隱瞞的說道
「自宋以來,番禺便為嶺南海市之最,舟船來往,每日不下千數,商品物什由港泊而入,堆積如山,因岸為城。有海商世代經營,盤踞而生,壟斷海內,其中最甚者,有十五家,家資少則數百萬,多則千萬,且均有水手、船夫不下千人。」
這番令人覺得誇張的描述事實上毫不過分,廣州港從唐宋起就是全中國數一數二的大港,明中期以後,由於歐洲同時期出現了地理大發現運動,從西海岸出發,經好望角,到達印度,再從印度經南海前往中國的國際航路已經趨於成熟,而廣州就是來自東南亞、印度、阿拉伯乃至歐洲商船來到中國的第一站。
如此龐大的貿易量,可想而知,這麼多年來在這小小一縣之地內,聚集了這樣令人難以想像的財富。而作為這些財富的主人,基本分割壟斷了半個中國與西方貿易的廣州海商們,又怎麼可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他們在海上以及沿岸島嶼有着數以千計、亦商亦寇的用於走私販運武裝力量和上千各式武裝商船,絕非易與之輩。
從巡撫衙門出來後,張同敞也不耽擱,在護從簇擁下騎馬轉頭向城外明軍大營而去。
值得一說的是,李炎上位,改元光烈後,所謂上行下效,皇上喜歡雷厲風行,對下面也確實造成一些影響。比如李炎外出從來騎馬,很少坐馬車更別說轎子,這導致下面文官們也不得不颳起一陣子「騎馬」風,當然此時光烈小朝廷哪找的出如此多馬供騎乘,一般中下層文官乘得也不過騾驢而已。
城外大營中,親軍趙紀已然在大門前恭候,大明朝自土木堡之後,勛貴衰落,文官總攬文武大權,便是形成文貴武賤的格局。
更別說趙紀這個「親軍」不過是李炎當初為了建立軍事班底,臨時下旨成立的隊伍,並沒有正經歸屬編製,趙紀身上也只有一個正四品上騎都尉的虛銜,比張同敞還要低上兩級,統轄麾下兵馬的權力全來源於一旨聖意而已。
趙紀在軍營大門前躬身向張同敞行禮兼寒暄後,二人才一同入大營談話。
比起陳邦彥,趙紀和張同敞同歲,屬於青壯將領。而且又是光烈天子親自從一個千總簡拔為將,算是天子親信,所以李炎不僅讓他帶着一千親軍來廣州,而且給了他幫助張同敞節制駐守在廣州abc 士卒的職權,算是張同敞此行的副手。
「卑職也是廣東人氏,對廣州海事也算略知一二。自嘉靖以來,廣州海貿日益壯大,期間商賈家資巨萬,勢大難制也並非新聞,不過……倒也並非毫無辦法。」
聽完張同敞將他與巡撫陳邦彥交流所得信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