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9章 滿載而歸

「本官明白諸位的意思,沒錯,我大明自甲申以來,國逢多難、民逢多艱,如今跑到了廣東不說,還得向各位要銀子,大家難免心中嘀咕。」
「可諸公想過沒有,這銀子你就算不拿出來,就真的保得住嗎?」
眾人聞言有的疑惑,有的嗤之以鼻,而如崔世清這種年紀大、見識多的則陷入思考當中。
「廣州海商在我大明朝稱得上是最富裕的商人之一了吧?我說的是之一,大家商海沉浮、見識廣博,可聽聞過昔日淮揚鹽商?」
所謂淮揚鹽商便是指在明朝鹽政上實行「折中法」基礎上,淮陽、揚州地區通過利用漕運便利向北方和西面販賣海鹽的商賈們。
江淮一帶本來就是產鹽重地,再加上水網密布、有運河貫通,水運方便,久而久之,淮陽、揚州地區的豪商們便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富可敵國,論起財富積累,比廣州的海商們只多不少。
但張同敞提起他們倒不是因為淮揚鹽商有多麼富有,而是因為,他們的遭遇。
當初清軍攻破揚州,十日不封刀,結果就是凶名赫赫的「揚州十日」,這些曾經家資巨億的鹽商們能討着好嗎?有點要麼提前跑路,拿不動的家產也就斷了,經營數十年的行當沒了,只剩下浮財無數;沒跑掉的自不用說,億萬家財煙消雲散不說,還得搭上全家性命。什麼?你說你願意資助大清?對不起,一刀給你砍了你家產不就全歸大清了嗎?
事實證明,你錢再多又如何?能比刀把子厲害?
「今日朝廷從諸位所取不過百十萬兩,而且還能規定製度,杜絕多餘攤派。要是清兵來了,可就不止如此了。當然我知道,諸公不同於鹽商,一半家當都在海上,可是岸上的祖宅、親族、田土、貨棧、商路也能一併轉去海上嗎?屆時揚州如何?江南如何?便是廣州明日啊!」
張同敞這便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了,坐着的海商們也的確心中有所鬆動。
是啊,現在廣東的是明廷,再怎麼撈錢,起碼還是要臉的,那些個進士及第的朝廷命官們貪財索賄或許毫無負擔,可屠城掠民還真是干不出來。但清軍就不同了,滿清在江南乾的那些事全天下都知道,沒道理那些個妖魔鬼怪在廣東就愛民如子、秋毫無犯了?.
看着自己的說辭起了作用,張同敞接著說道
「我知道大家還是擔心朝廷打不過清軍怎麼辦?可大家想想,萬一呢?如果朝廷戰敗,大家下場不會好過,可要是朝廷能北伐成功,乃至於只要能偏安江南,成第二個南宋,對於大家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與其坐以待斃,現在不過是要大家出一點力,便有可能改變局勢,有何不可呢?」
「去歲潮惠、漳州大捷大家也聽說過了,朝廷並非毫無反抗之力,清軍並非戰無不勝!《北伐大誥》大家也知道,當今天子抗清決心毫無疑問!若是他日不說恢復大明,只要能克複江南,雪中送炭的諸公難道會少光宗耀祖、封爵賜官嗎?」
張同敞這話又是誘之以利,對於這些雖然富甲一方卻又政治地位低下的封建時代的商人而言,最看中的便是光宗耀祖四字。
一番言語之後,已經有兩三個海商有所意動,崔世清正要開口說話
「如此說來……」
旁邊卻有人突然插話
「大人可是來找我們要銀子的,若是小人等實在無能為力,恐怕也……「
說話的正是之前告病沒去迎接欽差的肖金泉。這話雖沒有說完,但意思卻很明顯。那就是:我們不給你又能怎麼樣?當然,肖金泉倒不是說不給,而是想壓一壓朝廷的胃口,不能讓朝廷說出多少就出多少,證明廣州海商是不怕朝廷的,出錢只是考慮到自身利益罷了。
張同敞聞言只是笑笑,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沉吟片刻後,打出了最後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