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3章 整肅軍政,準備登基

交待完了湖南方向事,兩人又商議了關於整備廣東官軍的事。
「殿下,臣推舉兩人可督廣東軍務。」
「瞿卿但請說來。」
「一曰陳邦彥,二曰張家玉,陳原為兵部職方司主事,為人剛正,出任過贛州防務,略通軍務。張家玉自少好擊劍,任俠,多與草澤豪士游,曾為兵科給事中,督御營軍。」
李炎倒是有些印象,好像後世這兩人都是什麼「嶺南三忠」之一,最後均戰死殉國。
「既如此,那就召張家玉入朝為兵部右侍郎,陳邦彥加僉都御史巡撫廣東軍務。」
不過李炎聽到瞿式耜對張家玉的描述,卻又想起一人,和張家玉的情況頗像,但卻更加著名。
那就是後世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民族英雄張蒼水張煌言。
張煌言不同於其他南明忠臣的地方在於,他不僅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還很有本事!
歷史上他在安徽等地堅持抗清二十餘年,戰果頗豐,直到永曆帝都死了,他也沒被清廷剿滅。
其實南明朝廷的死忠也不少,可是大部分說實話忠心是忠心,可無能也是真的無能,而且又大多沾了晚明東林黨迂腐、黨爭習氣。
真要論忠勇兩全,能領軍治政獨當一面的,根據李炎所知僅有三人。
李定國、堵胤錫、張煌言
連鄭成功都差點意思,畢竟他手下鄭氏集團不比農民軍,成分過於複雜,引為援助可以,但真要將軍國大事託付就差點意思了,不然隆武帝是怎麼被架空的?
於是李炎便問了問張煌言的狀況。
瞿式耜卻有些尷尬地解釋了一下
「張煌言部目前尚在浙東……魯王處。」
李炎默然,他差點忘記了,南明是怎麼亡的?
難道有這麼多忠臣,亦不乏李定國、鄭成功之類軍事統帥;張煌言、堵胤錫之類文武全才真就一點機會沒有嘛?
答:內鬥!內鬥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鬥!
說來好笑,當初南京弘光朝里臣子內鬥也就罷了。弘光死後,福建的唐王朱聿鍵與浙東的魯王朱以海竟然同時監國!互相指責對方非法。
唐王也就是後來的隆武帝派人帶十萬兩白銀去浙東犒軍,結果魯王朱以海直接把使者砍了。
兩邊互不來往,視為仇寇。
這可是亡國之危啊!皇帝都死了兩了!
這還不算完,後來朱由榔西逃梧州,結果跑回肇慶時發現,誒,朱聿鍵的弟弟朱聿鐭已經在廣州稱帝了!
兩邊互罵一通,直接抄傢伙內戰!
清軍還在江西、福建看着啊
結果李成棟趁勢奇襲廣州,朱聿鐭身死,朱由榔跑路。
南明兩個小朝廷竟然動用幾萬兵馬在廣東內鬥!而且這時候魯王還在浙東監國……
南明這破屋漏瓦居然還能分出三個朝廷來,怎不讓人生氣!
現在張煌言、鄭成功等福建、浙東殘部還是以魯王朱以海為首。
不過,李炎不打算對魯王做什麼,否則他與那些內鬥廢物有何二異。
但像這般彼此分裂下去也不是個事吧?
李炎不禁皺眉
瞿式耜似是看出李炎所想,於是行禮道
「請殿下早登大寶,以正君臣之義!」
李炎懂得他的意思。其實若論血緣遠近的話,他是萬曆皇帝嫡孫,崇禎堂弟,再合適不過了。歷史上永曆確實也是三個小朝廷中最被認可的一個,只是因為鬧出臨陣脫逃這種事情,才給了朱聿鐭可趁之機。
如今他並未去梧州,而是回到肇慶,那兩帝爭統鬧劇大概是不會上演了。
所以此時隆武帝剛殉國不久,自己以萬曆嫡脈繼位,不僅能讓諸多還在各地堅持的忠臣以振奮,也能以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