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4章 永曆?光烈

大明隆武二年,同時也是滿清順治三年
十一月初四
在肇慶城外一處剛剛壘起的高大土台上
在古典曲樂聲中,李炎在祭壇前獻上三牲,焚香祭拜上天,儀式隆而重之。
圜丘告祭禮成之後,禮官遣校尉設金椅於郊壇前之東,南向,設冕服案於金椅前。
然後是瞿式耜這個首輔,率領所文武大臣、望座位跑奏曰:「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這時,一眾文武大臣上前,將李炎擁至龍椅處坐下,所謂「擁立之功」就是這個意思。
李炎坐定之後,百官先排班,執事官舉冕服案、寶案至前。瞿式耜諸大臣奉袞冕跪進,置於案上。接着由瞿式耜、呂大器、陳子壯、張同敞、陳邦彥這些最重要的文武大臣取袞冕加於聖躬。
瞿式耜等人幫李炎穿戴好袞冕,然後退入班,通贊高唱:「排班」。排班齊後,眾大臣鞠躬,奏樂。然後眾大臣三拜,平身,樂止。
然後再三拜,平身,樂止。通贊引瞿式耜至皇帝寶座前,通贊唱:「跪,搢笏」。
瞿式耜搢笏,「笏」就是官員上朝用的笏板,古代官員的官服沒有口袋,於是將笏直接插在腰帶上,叫「搢笏」。承傳唱眾官皆跪。
捧寶官開盒取玉寶(即傳國玉璽,當然是自己刻的)授予瞿式耜,瞿式耜捧寶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李炎頷首示意,然後尚寶卿受寶,收入盒內。通贊官唱:「就位,拜,平身。」百官按通贊指引拜、平身。
通贊官再唱:「複位」,引禮官引宰輔自西復歸原位。
通贊官接着再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
一眾大臣頗是手舞足蹈了一番,然後三呼萬歲。
山呼之後,新皇解嚴,通贊唱:「卷班」。百官退下,禮畢。
按照舊禮,這個時候應具鹵薄導從,皇帝率領大臣前往太廟,奉上冊寶,追尊四代考、妣,告禮節性社稷。
可是現在情況就比較尷尬了,因為哪來的太廟啊?太廟在北京呢!早就成了滿清的太廟了!
所以按道理這時典禮也就基本結束了。
可突然,讓百官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只見一身黑色袞服、頭上戴着十二旒冕冠的李炎在祭天土台上面向北方,合手屈膝下拜。
「不孝子孫朱由榔,未能保全宗廟、安撫社稷,乃至於祖宗蒙胡虜之辱;社稷遭塗炭之禍。」
「是以請罪祖宗,願能庇佑不孝子,興師伐罪,重祭宗廟,以祀社稷!」
隨後俯首深深一叩。
諸臣見狀,也紛紛面北而跪
那裡有大明三百年的社稷宗廟,有歷代先君的陵寢,還有崇禎、弘光、隆武三位先帝殉國的地方……
大明開國以來第十九位皇帝;南渡之後第三位皇帝
光烈皇帝朱由榔於隆武二年十一月初四正式即位!
……
「消息來源可準確?」
「確實無誤,滿清已任命佟養甲為兩廣總督,令李成棟為兩廣兵馬提督。看樣子就是要圖謀兩廣了。」
不是很寬敞的臨時殿中,兵部侍郎張家玉正向李炎彙報關於滿清的最新動向。
「好啊,朕還沒找到他李成棟那,他自己倒是送上門了,也好。」
之前李炎不是正愁少一場勝仗來鞏固地位嗎?這下子仗就來了。
李炎記得,歷史上李成棟、佟養甲二人就是今年十二月時趁南明內訌,偷襲廣州。
這李成棟在清軍中雖沒有吳三桂、孔有德、耿精忠那般權勢地位,但在後世卻頗為有名。
因為他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主要謀劃者與實施者!
要是不給他宰了,老子還算啥穿越者?
「諸卿覺得如何?」
李炎對着殿中眾位臣工問
「陛下的意思是?」呂大器拱手
「朕想殲滅此二獠!」
「佟、李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