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6章 亡國也要內鬥

隆武二年十一月十日,雖然李炎已經登基,宣布改元光烈,但那畢竟是明年的事。
這天早上本來李炎心情頗佳,昨晚他與皇后王氏一番你儂我儂,為大明王朝的血脈延續問題做了一夜部署。
王皇后之前是生育過的,奈何孩子夭折。夫妻倆人過去情誼算是一般,不過李炎卻對這個很有氣度見識的皇后很是欣賞,之前他在去梧州途中,車架旁那一番激烈動作。按這個時代的常理恐怕又有哭泣相勸,但王氏表現得相當沉穩,一開始就理解了自己的意思,還幫助安撫馬太后。
回到肇慶登基後,這位皇后很是能領會配合李炎主張,李炎將整軍抗清看作頭等大事,王氏就帶着宮中女眷為軍隊縫製旌旗、袍服。
李炎衣食住行都不鋪張,節制內用,王氏也帶頭削減宮中用度,減少宮人數量。
雖然他還有兩個嬪,一個為桂王時納的,姓吳;另一個為登基後,諸臣見皇嗣未繼讓納的,姓周。但李炎對這皇后最為欣賞,不僅溫柔淑良,而且識大體、明是非。
正當他心情不錯地前往前殿參加例行會議時,這心情立刻就煙消雲散了。
前日何騰蛟與章曠被召回來了,然後不出意外的「經典劇情」就開始了。
先是章曠彈劾堵胤錫「有負皇恩、恃寇自重」,言下之意也就是看堵胤錫聯合順軍殘部的策略不爽,何騰蛟雖未上表,但明顯也表示附和。
除二人外尚有禮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給事中蒙正發、戶科給事中金堡附議。
而且矛盾規模也在擴大,副都御史王化澄和剛剛從福建逃回沒多久的禮部左侍郎朱天麟也被列入了打擊範圍內。
殿中一片嘈雜鼎沸之聲,唾沫橫飛
望着殿內一會兒要「請斬xxx,以正天下!」
又或是一開口就是什麼「堯舜禹湯」、「君子小人」的大小官員。
李炎頭都大了
他已經回到肇慶快二十天了,在內閣幾位大學士的幫助下結合後世從歷史上了解的背景,已大致將朝中主要官員的職位和資歷弄清楚了。
他不會不知道,何騰蛟也好、章曠也好無非就是因為堵胤錫在農民軍殘部比他們更得人心,之前二人在岳州大敗,而堵胤錫卻在嘉魚有所成績。
事實上南明朝廷的文官們向來對於農民軍殘部都是一種排斥態度。
尤其是何騰蛟,為了避免將湖廣地區的「抗清主導權」交給農民軍,並且將順軍殘部排擠出湖南。即使自己也沒什麼軍事才能,也匆匆收羅重用了一批湖南當地的雜牌部隊稱為「南軍」,而稱忠貞營為「響馬」。
結果這些重金聚集起來的雜牌官軍成勢後割據自雄,不聽督撫調動,章曠又建議「向謂用北人不如用南人,某謂用外鎮不如用親兵。與其以有用之金錢,養望敵還奔之響馬,不如養站得腳跟之南兵;與其以有限之金錢,養進止自如之外鎮,不如養可予奪、遣發惟命之親兵。且有親兵則可以自強,自強則可以彈壓響馬,駕馭外鎮。此壯威制勝之術也。」
結果又從廣西,貴州等地招募兵將,湊了一支三萬人的「親兵」,結果是這幫臨時找來的烏合之眾既彈壓不了「響馬」,也駕馭不了「外鎮」,更別說和滿清較量了。
反而是湖南半省(此時湖南湖北尚未分開)百姓,卻要養三股人馬,「驟加派義餉,兼預征一年民田稅,每畝至六倍以上。」,徹底破壞了湖南百姓對於南明政權那本就薄弱的感情。
可李炎又能如何呢?宰了何騰蛟?人家對大明也是忠心耿耿啊!
這就是南明的悲劇
如果說南宋那叫奸臣誤國的話,那南明就是典型的「忠臣誤國」!
史可法、何騰蛟、章曠、蘇觀生乃至瞿式耜這些人,哪個對朝廷不是赤膽忠心?哪個不是以身殉國?
可是有用么?與事何補?戰事一息就開始「直言犯諫」、「親賢臣、遠小人」;戰端一開便「臨危一死報君王。」
排斥武將、排斥民軍,甚至排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