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時代》[重生千禧時代] - 第三章 傳統媒體的路

時間就這麼慢慢流逝,伴隨着日漸散去的夕陽,悄悄溜走,不留一絲餘地!

2000年的人大,各項基礎設施,還不完善。

老式的綠皮燈,依舊是這時的主流。

從窗戶邊,看着已經熄滅的路燈,他有些自嘲的笑了笑。

笑容里,多少有那麼一絲悵然若失和冷意。

隨即,他詫異的發現,幾個零零散散的光點,開始出現。

伴隨着光點的閃動,仔細看,就能夠看清楚,那準是這個時候,為了加緊時間學習,還在不斷熬夜的同學。

「零散的光,匯聚在一起,也能形成一個面。」他開始思索。

良久,口中爆出一個詞:「以點帶面!」

以點帶面:即,用一個單位或地方的成功經驗來帶動許多單位或成片地方的工作。

只是這個經驗,放到傳媒行業來說,就得有選擇性的變通。

要在考慮全面布局的同時,把點和面相結合。

但這麼做很不容易,確切的講,着力點需要在上頭方面下手。

兩千年,是一個真正的歷史節點。

對互聯網來講,更是發展過程中,不可磨滅的一道坎。

後世的巨無霸公司們,可能不會記住,在這個時代叱吒風雲的巨頭們,有很多就是栽在了這裡。

他們錯估了自身的能力,小看了互聯網的創造性。

周正是一個優秀的傳媒業從業者。

這一點,不論是現在,還是在後世,應該都沒有人去反駁!

他自身優秀的經歷,紮實的基礎,還有創造性的能力,都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運氣,可以全盤概括。

只是,正是一個優秀的人,擁有了這麼珍貴的機會,心中又有抱負和夢想。

他才希望,能夠做到盡善盡美。

至少,讓重活一世的自己,不會在以後的日子裏,去後悔現在做的決定。

誠實的說,傳媒行業的發展,他雖然沒有趕上具體框架的建立,以及初代行業模式的構架。

但是,他經歷了從互聯網發展初期,網絡傳媒模式應運而生的新媒體,從剛開始的不受重視,到顯露出實力,遭受到傳統媒體的打壓的過程。

再到新媒體強勢崛起,逼迫傳統媒體不得不轉型。

以及,在後世生活的那幾年,他沒有注意到的網絡媒體亂象。

為公司的發展埋下了的畸型化種子,結出了臭果子,影響了一個行業。

心裏沉默的思索着,上一世的老路,他打死也不能再走了。

周正應該很慶幸,他學習的不是別的行業,而是傳媒。

這個行業,因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夠接觸到各種三教九流的人群,為他的行業眼界擴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當然,也不僅僅只是如此!

包括在前世很長一段時間,他還不斷在學習新媒體應運而生的一系列技能。

他始終堅信,信息化對媒介的傳輸和作用,有舉重若輕的作用,不能輕視,必須嚴格對待。

以後。

互聯網大佬之一的雷鈞,說過這麼一句話。

【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而對於2000年,互聯網帶動的傳媒業變革和發展,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風口。

必須承認,現在的傳統媒體,輝煌和榮耀還在持續着。

不像是在後世,如一個耄耋老人,在彌留之際的最後一絲迴光返照!

傳統媒體的發展,將在接下來,至少七八年的時間,繼續進步。

直到被新媒體打個措手不及,日漸萎縮才開始轉型。

80年代後,市場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80年代初期,報紙行業的發展是極其迅猛的,也是在當時,出現了第一次的辦報**

同期,廣播電視業的「建台熱」,也被催生出來。

但這個時期,辦報業催生下來的產業模式,卻都是國有企業在扛着。

具體產生的特點就是:多種經營階段,集體嗆水!

一九七八年,《人民日報》牽頭,要求新聞出版單位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所走的路子,無非就是在新經濟體制下,傳統媒體行業,也想撈錢。

這要放在以往,那根本是難以想像,也沒有可能。

在以前的時間段里,從國家成立時期,那些以前號稱民族企業的個人或團體,也就經歷過短暫的一段私企喘息。

再之後,國有化的浪潮,將無法記數的私有企業,轉化為國企。

也就是這個點,在傳媒行業中,國家對新聞出版行業的管理,依舊是並不涉及自主創收。

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會貼補錢,幫助那些報社運營,他們壓根就不用為錢發愁。

但這樣做,對於行業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就像是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大鍋飯,根本激發不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一直到八五年,報刊的自辦發行,終於被推上日程。

從邸報就開始發展的國家報業,在經歷這種特殊商業的流通模式後,終於改變為自辦發行。

這算是對報紙,這種商品的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的一個巨大變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