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之大亨時代》[重生香江之大亨時代] - 第二十一章 鬆口

在這個年代,唱片行業還在蓬勃發展的時候,電影公司特別是有實力的電影公司開設唱片公司是很正常的事情。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邵氏有華星唱片,雖然不是隸屬於邵氏電影,但也是同一個老闆,而華星背靠邵氏,更是成為香江的一線唱片公司,在邵一夫執掌無線之後,更是在香江本土可以與寶麗金相抗衡甚至偶爾壓制。
嘉禾其實也有自己的唱片部門,但是可能皺紋懷沒有太重視還是其他原因聲名不顯,但起碼架子是支起來了。
歷史上新藝城也和寶麗金合開了一家新藝寶唱片,在新藝城巔峰的時候,新藝寶也是香江頗具實力的唱片公司,張國容那時候就簽在新藝寶。
此時的香江,唱片行業還沒有進入繁榮期,還是一片藍海。
但是國際巨頭已經在全球開始進入擴張期,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地方是老美的自留地,早早的就已經在那裡有布局,但是一本本土唱片公司很給力,讓這些外來公司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進入七十年代,這些巨頭開始陸續進入香江,寶麗金收購本土老牌唱片公司鑽石唱片成立香港寶麗金,開始了它的輝煌之路。
華納,環球,百代等唱片巨頭也都在香江開有分公司,開始了在香江的布局。
對這些巨頭的分公司,雷蘊榮肯定是沒有絲毫的機會染指,所以雷蘊榮將目光放在了本土唱片公司上。
要說李志文的能力還是很強的,沒兩天就把香江一些唱片的資料送到了雷蘊榮的辦公桌前。
目前香江有大大小小的唱片公司二三十家,但有不少都是小公司,最具號召力的有四家:娛樂,風行,永恆,文志。
本來有五家,還有一家鑽石唱片,但是它已經被寶麗金收購。
雷蘊榮對小公司看不上,懶得花時間和精力去發展,有這時間和精力可能在其他行業雷蘊榮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所以雷蘊榮將收購對象放在了這四大唱片上。
這四家唱片公司其中永恆唱片成立最晚,但是他的老闆鄧丙恆對唱片公司正是野心勃勃的時候,很捨得花錢,在前不久剛從文志唱片手中挖來當紅歌后徐曉鳳。
所以收購永恆唱片的希望比較渺茫。
文志唱片現在當家歌星被挖牆角,正一邊怒火中燒一邊準備再推出一位頭牌。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文志唱片在資金上不太充足的,不然早就去挖其他公司牆角了,所以收購文志的話希望應該不小。
而風行唱片,現在是他們最輝煌的時候,公司老闆正是心氣最高的時候,所以收購風行有點困難。
但是風行唱片也就興盛這幾年,到了七十年代末就會慢慢走向衰弱,在八十年代唱片行業開始進入黃金期的時候卻默默無聞,甚至被清盤。
最後一家娛樂唱片也是現在香江本土最具實力底蘊最深厚的唱片公司。
我們都聽說過邵氏出品,必屬精品,這是當時邵氏電影喊得很響亮的口號,但當時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邵氏電影確實是很能打的。
而在唱片行業,大家在買卡帶的時候,一看到帶有皇冠標誌的卡帶,大家就知道有好音樂聽了。
皇冠標誌,就是娛樂唱片的標識。
可想而知娛樂唱片出品的音樂作品在當時有多深入人心。
在七八十年代,內地有親戚從香江澳門帶回來的卡帶,最最常見的就是帶有皇冠標誌的卡帶。
娛樂唱片的創始人是劉東夫婦。
劉東原是昇平舞廳的一名樂手,而劉太曾以「梅萍」藝名灌錄過唱片。
50年代某天一對美國夫婦想找人製作唱片,與劉東夫婦交往後委以重任,放下一筆資金讓他倆找歌手錄唱片然後送往美國發售。這就是「娛樂」的前身——南聲唱片。
1958年鄧寄塵《呆佬拜壽》之後,劉東夫婦決定自組新公司推出粵曲唱片,於是有了娛樂唱片。
劉東很捨得花大錢在錄音棚的建造上,在60年所建的錄音棚中所有的錄音器材都是美國空運來最頂級的,當時花了過百萬,一百萬在60年代的香港可以買下一條街了。
娛樂成立的第一次大製作就是任劍輝、白雪仙的《帝女花》。
這部被譽為粵曲曠世巨作的《帝女花》,由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靚次伯、林家聲相繼開腔,長達4小時的作品花了6小時便大功告成,當年唱錯一句便要從頭錄過,換言之這幾乎是一遍過完成!而錄音現場是租回來的教堂,連鳥叫的聲音都收錄進去,可謂相當自然。
而時至今天,這版一套四張的《帝女花》在黑膠二手市場上被炒高至50000港幣以上。
在今年三月份,由娛樂唱片出品,顧嘉輝精心打造,仙杜拉演唱的專輯《啼笑因緣》,一出就引爆了香江。
這張唱片和許關傑還未出的唱片《鬼馬雙星》被譽為1974年唱片雙壁,不管在銷量上還是影響力上都在香江唱片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娛樂唱片一直火紅到九十年代,但在風雲變幻的90年代樂壇,像娛樂這種相對守舊的本土公司未有太大發展,並且隨着劉東的去世,娛樂唱片也在2005年停業,一代唱片業巨頭便樹倒猢猻散了。
娛樂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