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我比崇禎大一歲] - 一百八十二章:增加兵馬

減緩鋼水冷卻速度的方法黃毅當然知道,沙坑早就準備好了,屆時把注滿鋼水的模具埋在沙子里。
方法是正確的,是經過後世驗證具備科學性的,是領先於這個時代至少二百年的,唯一欠缺的就是實際操作經驗。
沒關係熟能生巧。
當下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鋼鐵的質量沒法穩定,也沒法化驗鋼鐵的材質, 完全靠齊大山、藍進魁、劉漢等等大工匠的經驗來區分。
這不要緊,無非是人為因素取決於火炮的優劣。
黃毅相信齊大山、藍進魁、劉漢等等大師傅會竭盡所能,期待年底前鑄造出合格品。
軍服不可能全部依靠宣大總督撥付,且按照大明的待遇,鴛鴦戰襖每三年才發一次。
根據地當然要自己縫製鴛鴦戰襖,打制鎧甲、武器。
有不少解救的漢民原本就是匠戶,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來到根據地後憑藉手藝吃飯,絕大多數都成為了帶徒弟的大師傅,不僅僅能吃飽飯,還隔三差五吃點肉。
如今的工匠們精神面貌截然不同,都認真工作,根據地出品必是精品是所有人的追求。
大明的軍服有統一樣式,此時修改不合時宜。
所以黃毅只設計了戰靴,跟後世系鞋帶的靴子大同小異,牛筋底牛皮鞋面,結實耐穿。
做鞋不是重體力,但是一樣的需要不少勞動力, 婦女干這種工作比較適合。
大草原上不缺鞋料,以後根據地生產的戰靴可以成為外銷的產品。
有一件事比較遺憾, 隨同黃毅穿越過來的水稻種子都沒發芽,吃大米長大的黃毅註定吃不到根據地自產的稻米了。
幸運的是麥子和玉米不僅僅發芽了, 在張氏、劉世富的精心照料下長勢喜人。
就這一點點產量, 絕無可能當做糧食吃了,都得留種,明年就可以種植十幾畝地,後年就能種植幾千上萬畝……
日子一天天過去,根據地越來越好,收穫的日子來到了。
這段日子一直在接收人口,根據地的人口已經突破兩萬abc 。
再加上有幾千大牲口,秋收的人力、畜力足夠。
所以黃毅決定增加基礎力量,又親自選拔了一些全脫產的騎兵和騎馬步兵。
收成眼看着能夠到手,更加不能有疏漏,必須嚴加防範。
黃毅組織了七隊人馬,每隊一百人,每天不間斷巡邏,他親力親為以身作則,天天參與巡邏,能夠確保不讓任何陌生人接近根據地。
幾乎每天都要騎馬一兩個時辰,黃毅的騎術理所當然越來越好, 輪換騎乘的兩匹烏珠穆沁馬更加健碩。
騎馬步兵的技藝當然在進步, 估摸著再有半年, 騎馬步兵將要發展為騎戰、步戰全能。
谷鐳
黃毅給騎馬的火槍手配發了一柄寬背薄刃帶護手的馬刀, 火槍手們在背着魯密銃巡邏時順帶著揮舞馬刀練習劈砍。
騎術確實很重要,熟能生巧,火槍手每天都要騎馬超過兩個時辰,騎戰水平直線上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