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剛穿越就要登基為帝》[我在大明,剛穿越就要登基為帝] - 第8章(2)

剛入京,是否太過倉促。」

「倉促嗎?」

「皇上,袁大人乃正三品官員,之前只是興王府長吏。讓他一躍擔任一品大學士,入閣輔政,恐難以服眾。」

「那依楊學士的意思是?」

「官升兩級最為適合。」

新皇登基,分封舊屬,是慣例。

要不然有門路的人,也不會削着腦袋要進入詹事府,想要和太子勾搭關係,成為太子的屬官。一旦成為太子的屬官,那麼太子登基的時候,這些屬官就會一飛衝天。就算是不受太子寵愛的官員,只要你是詹事府出身,那麼太子登基的時候都會陞官。只不過比不上那些太子寵臣陞官速度快而已。

眼前的楊廷和就是最典型的。

作為正德皇帝的老師,正德皇帝登基之後迅速的進入了內閣,成為了內閣大學士。甚至劉瑾最囂張的時候,楊廷和雖然也受到了打擊,但並不是很嚴重。劉瑾也不好對楊廷和太過分,就是因為楊廷和的出身。

朱厚熜是藩王登基,因此在朝中沒有屬官。但作為藩王,在自己的王府,卻是有舊屬的。像朱厚熜說的袁宗皋,那就是興王府長吏,是朱厚熜絕對嫡系。朱厚熜甚至說出袁宗皋是自己先生這種話。楊廷和是不可能阻擋朱厚熜對袁宗皋加恩。如果楊廷和今天阻止朱厚熜對於袁宗皋加恩,那麼明天外面不知道會說什麼。甚至會有人說楊廷和欺負朱厚熜年幼,想要當權臣。

這種罪名楊廷和可是不敢承受,這是有可能抄家滅族的大罪名。可是楊廷和絕對不能同意袁宗皋進入內閣。內閣本身就是皇帝秘書機構出身,如果內閣閣臣當中有一個皇帝的寵臣,那麼楊廷和內閣首輔就會變得非常尷尬。如果皇帝跟內閣閣臣議事,總是找自己的寵臣,那麼其他內閣閣臣很有可能就會被架空,所以楊廷和立馬反對袁宗皋入閣,反對任命袁宗皋為文淵閣大學士。楊廷和只是按照舊例,認為袁宗皋可以官升兩級,為正二品。

「既然楊學士這麼說,那麼袁大人就官升兩級,擔任吏部尚書吧。」

楊廷和皺眉。

他是答應袁宗皋官升兩級,但可沒有答應過讓袁宗皋擔任吏部尚書。在明朝六部當中,禮部地位尊崇,但論實力吏部和戶部都是實權部門。

特別是吏部尚書,作為「天官」,這可是能夠和內閣閣臣相抗衡的重要職位。

對於吏部尚書的人選,楊廷和他們內閣已經有了一個人選。那就是楊一清的學生,南京兵部尚書喬宇。現在朱厚熜一句話想把吏部交給袁宗皋,哪裡那麼容易。

六部尚書權力並不比內閣大學士差。

甚至皇帝寵信的六部尚書,內閣閣臣對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就如正德朝的時候,吏部尚書王瓊有什麼事情,根本不通過內閣直接找皇帝。皇帝直接答應王瓊提出的事情,內閣和司禮監就成為了擺設,根本就無法約束吏部。王瓊正是憑藉著吏部尚書的位置,和楊廷和這名內閣首輔相抗衡。

甚至王瓊擔任兵部尚書的時候,就已經和內閣關係不好。但因為正德皇帝的寵信,內閣對王瓊絲毫沒有辦法。內閣真正架空六部的權力,凌駕在六部之上,還是嘉靖中後期開始的。在正德朝的時候,強勢的六部尚書甚至可以抗衡內閣閣臣。

如果袁宗皋擔任吏部尚書,憑藉著跟朱厚熜的關係完全可以和內閣抗衡,那麼楊廷和他們就要真的頭疼。

因此楊廷和是不能同意袁宗皋擔任吏部尚書的,所以剛想要反對。但聽到朱厚熜繼續道:「中官谷大人(谷大用)和韋大人(韋霖)、張大人(張錦)來安陸迎駕,也該有所賞賜。朕想任命谷大人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韋大人任東廠掌印太監,張大人擔任御用監掌印太監。楊學士,你看如何?」

聽到這話楊廷和立馬皺眉。

相比起袁宗皋,這才是大事情。正德皇帝駕崩,一直到朱厚熜登基之前皇位空虛,楊廷和的權力達到了巔峰。在這段時間楊廷和的權力,可以說是整個明朝沒有一個臣子達到過的。

這段時間楊廷和對於宦官進行了很大的打擊。

但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楊廷和都是以正德皇帝遺詔的名義行事,現在朱厚熜登基,楊廷和就沒有名義打擊那些宦官勢力。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得到朱厚熜的支持。

所以聽到朱厚熜要提拔谷大用和韋霖、張錦這些迎接自己登基的太監,楊廷和立馬就警醒。難道新皇這是要繼續寵信宦官?或者說新皇不滿行殿對峙,想要用宦官來牽制內閣?

楊廷和不得不這麼想。

但楊廷和是老臣,把心裏的疑問放在心底。他需要回去和其他人討論一下,因此道:「皇上,內官調動之事本不該由外臣插手。然司禮監太監(官名)任命,影響巨大。可否召集內閣大學士一起商量。」

「可。」

朱厚熜點頭。

進一步,退一步,不能只退,也不能只進。一進一退之間,才能夠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此次和楊廷和見面,陳平只想要兩個東西。

第一,不要在短時間之內逼迫自己接受過繼宗祧,朱厚熜需要時間準備。第二,就是袁宗皋的安排。在興王府舊屬當中,只有袁宗皋的安排比較困難。

其他人不是錦衣衛出身,就是羽林衛出身,都是軍方人物。安排他們非常簡單,內閣並不會對他們的安排進行阻攔。同樣跟着自己的興王府內官的安排,那也是朱厚熜自己的事情,輪不到內閣指手畫腳。所以朱厚熜剛剛登基,就已經進行了好幾個任命。

朱宸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駱安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同知,陸松被任命為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別看朱厚熜今天才剛剛登基,但已經是迅速的控制了錦衣衛,以及用陸鬆開始控制後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掌管北方和京城衛所。雖然五軍都督府現在權力大減,被兵部牢牢地壓制,但還沒到完全虛化的地步。

陸松接任的都督僉事,是正二品的官職,是後軍都督府的三把手。不過後軍都督府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混吃等死的勛貴。陸松是朱厚熜的嫡系臣子,去後軍都督府就是為了掌握軍權,就是為了北方和京城的衛所控制權。

除了他們之外,朱厚熜還認命了一大堆跟隨自己入京的興王府儀衛司的軍官。他們最低也是升兩級,像陸松這樣的嫡系寵臣更是從一個正五品的藩王府儀衛正,一躍成為了正二品的都督僉事。在皇權面前,那些陞官的規矩都是渣渣。

當然朱厚熜還認命了一些親戚,也就是興王妃母族蔣家,給了他們一個伯爵。然後也安排蔣家人進入錦衣衛。

這些職務的任命,朝臣無法影響。因為新皇繼位,加封舊屬是慣例,這些都是正常舉動。

只有袁宗皋,作為正三品官員,在朝廷安排起來並不容易。朱厚熜需要袁宗皋,因為他是自己目前唯一能夠倚重的朝廷大臣。先提出讓他進入內閣,楊廷和同意就很好。如果楊廷和不同意就退一步,任命他擔任六部尚書。

在明朝這樣的政治格局當中,尚書的地位很高。一些強勢的尚書甚至可以和內閣大學士相抗衡。因為內閣尚書是可以直接和皇帝對話的,不需要通過內閣。

「楊學士,天色已晚,先回去休息吧。」

「臣告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