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4章 確立綱領

呂大器的言語可謂給李炎和所有大臣潑了一盆冷水,對啊,現在無論是要防備哪邊,你連兵馬糧草都沒多少,防與不防有何二異?
「呂卿所言極是,不僅是士卒不堪戰,而且經此一戰,餉銀、糧草恐怕也不足久用了。若是清虜南侵,無論是江西還是湖廣,都不是兩三萬孱弱之師可以對付的。」
李炎沉聲點頭回應
「為今之計,諸位卿家以為當如何?」
他再次發言詢問
兵部侍郎張同敞越出隊伍,恭聲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應整合兩廣,重理稅務,緩解財政,只有財政緩解,方能重新徵召士卒,安頓軍備。」
這話也的確在理,兵力問題、戰鬥力問題歸根到底是錢的問題。
李炎當然可以下令學以前如左良玉之類的軍頭們做過的那樣,直接從府縣抓壯丁,充實軍伍,兩廣受明末農民起義的影響小,不像河南、陝西之類的地區般人丁凋零,狠下心來,十幾萬壯丁也是能弄出來的。
但是又有什麼用呢?這種臨時充數的壯丁戰力如何,李炎在惠州伏擊戰中已然領教過了,更不必說他帶的那三萬五千人中,還包括五千挑選出來的親軍以及數千各個總兵和指揮使的家丁護衛。.五
就如此狀況下,三萬五千大軍在據有地利優勢,還是以有備算無備的伏擊,尚且差點被打崩潰。更別說用大軍和清軍正面硬剛,恐怕十萬明軍也未必抵得住三萬清軍的奮力一擊。
然而想要提升軍隊的戰鬥力與士氣,就得發餉銀,就得讓人吃飽飯,就得給人能用的兵刃武器。總的來說,就得肯花錢。
「想要緩解財政,增補稅務,就得清理各地府縣才行啊,以朝廷如今形勢,恐力有不足。」
一旁的首輔瞿式耜又發聲補充道
這就是難處所在了,要緩解財政就得收稅,而收稅就得依靠地方府縣衙門,可自從朝廷南遷,南京淪陷、隆武殉難,各地衙門逃的逃、降的降、死的死。待肇慶小朝廷建立時,僅在兩廣地區,還能為明廷掌控的地區只有肇慶府、廣州府、梧州府、桂林府等部分地區,算起來還不到一半。
而且這種控制也很薄弱,只能說地方官員還沒跑而已,有些縣已經只剩下兩三個光桿司令了,想要他們能理事收稅,那未免強人所難。
「陛下,此事關鍵在於人事短缺,朝廷可以先讓各地府縣推薦良才,再統一分派地方以作撫民治政之用。」
張同敞接着回答瞿式耜的問題
李炎也不無贊同道
「的確只有如此了,國朝淪喪,戰事未平,此時若開科舉取士恐不可行,只能先以地方推薦為主,把府縣衙門的架子撐起來再說了。」
陳子壯倒是出言建議
「臣以為雖然讓地方推薦取士,但畢竟是權宜之計,為保濫竽充數、任人唯親之患,臣以為可派遣一位大臣督導此事,省度人才。」
這其實就類似於魏晉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了,通過委任一名「中正官」來考察薦舉人才,說是考察,事實上就是按照門第高低,讓世家大族「世代簪纓」而已。
不過好在這只是權宜之計,恐怕也只會弄這麼一次,等局勢穩定下來,到底還是要開科取士的。
想到這裡,李炎對發言的陳子壯道
「陳卿士氣骨鯁,為人剛正,此事不若就交給陳卿兼轄吧。」
「臣領旨」
陳子壯聽李炎如此信任自己,自然是正顏接受
「遠水難解近渴啊!」
李炎還是有所憂慮,就算一切進展順利,等到各地府縣具有行政稅收能力,少說也得三個月,而清兵的威脅就在眼前,等那時候再招兵買馬就晚了。
呂大器在一旁眯眼思忖了一會兒,突然對李炎道
「陛下,眼前朝廷倒是就有一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