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4章 確立綱領(2)

財源,而且近在咫尺。」
「呂卿的意思是……」
李炎很是好奇,近在咫尺?廣東這大海邊上還有啥可以撈錢的?等等,大海邊上……
李炎忽然眼前一亮
呂大器見李炎似是明悟了,也不打什麼啞謎了,接著說道
「正是廣州府,自嘉靖以來,雖然朝廷屢有禁海,然士民私下海貿絡繹不絕,廣州番禺乃南海良港,每日海船來往數以千記,富商豪賈多如牛毛。」
「若朝廷能於廣州開海,設立市舶司,徵收市稅,繳集捐賦,應能解眼下燃眉之急。」
是了,李炎居然忘了這茬,肇慶旁的廣州港可是這時候整個東亞最繁榮的國際進出口貿易市場,靠着這座金山,他居然還擔心沒錢?
他雖然對此時的廣州了解不多,但是後世從歷史教科書上了解到的什麼「廣州十三行」富可敵國,即使只是清朝的事情,但現在其實也算是清初了,恐怕也已有雛形,保守估計,目前的廣州灣,一年進出口貿易額怎麼也得有千萬兩級別了。
這麼多銀子,隨便漏一點出來,也夠養幾萬大軍了。
呂大器這一番言語一出,立刻就讓朝堂沸騰起來,幾個「清流」大臣馬上出列,就是一番「祖宗之法不可變」、「不可與民爭利」的大道理。
李炎聽到這些腦袋立馬大了起來,訓了兩句只能沉默不語,還是瞿式耜見狀不對,馬上出列訓斥,並對呂大器表示支持。
說起來,也是因為李炎在潮惠大捷後權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大臣也不敢鬧得太過分,而瞿式耜也算是識大體的,這才定下了基調。
李炎又思考一番後,聽了瞿式耜的建議,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張同敞,改任其為戶部左侍郎,兼理廣州市舶司事務。
待財政問題落地後,大家又討論了地方行政、軍務的部分細節,相關大臣又是唇槍舌劍一陣,也一一確定下來。這時候,朝會也已然過了一個多時辰了。
其中,新任的中書舍人王夫之提議,再過幾日就要正式進入光烈元年,也就標誌着這個小朝廷正式可以被稱呼為「光烈朝」,確立正統名分。
出於抵禦、討伐滿清以及安撫地方的需要,他建議朝廷應該正式提出一個政治綱領或者說口號,起到統一思想和陣線的作用。
聞此言語,一眾大臣也表示贊同。
別看這好像只是個口號或者虛頭巴腦的廢話,事實上,歷史中所有開創基業或大的戰爭都得有一個政治綱領才行,當年陳勝吳廣的「伐無道、誅暴秦」;光武帝劉秀的「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唐高祖李淵則是打着給隋朝報仇的旗號。
說到底,就是一個統一陣營目標,給大家明確大方向,也是讓天下人明白自己政治訴求的表態。
李艷雖然是後繼之君,但事實上和光武帝劉秀那種白手起家的情況好不了多少,所以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還是能起不少作用的。
王夫之既然提出了這個建議,自然也想好了可用的草案
他嚴肅的舉起笏板,朗聲對李炎道
「臣聞昔日太祖自江南地北伐蒙元,盡掃膻腥,遠驅戎狄,是時宋文憲公草《諭中原檄》曰:「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建虜肆虐,侵縱我土,危我社稷,一如蒙元之禍。陛下可傳檄天下,明綱立志,以效太祖恢復華夏之功!」
「卿以為當立何為綱領?」
「臣以為若效太祖事,曰「驅除韃虜,光復社稷,重昭典制,救濟斯民!」」
李炎連連點頭,想起了後世辛亥革命時為了推翻晚清政府,孫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綱領,用在此時倒也很是應景。
又是一番討論,大家略作修改後,正式確定十六字綱領為
「驅除韃虜,光復中華,重昭社稷,救濟斯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