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6章 富可敵國的海商(2)

後,趙紀知道張同敞這也是在詢問自己的意見,便對他回應道。
「還請將軍細細說來。」
雖然此時趙紀不過只是張同敞的副手,低他兩級而且文武殊途,但他也知道趙紀乃天子親信,恐怕不會原地踏步太久,升上去成為一方將臣,即使大明朝文貴武賤的傳統還在,但當今天子尚武,事情以後就得另當別論了。所以張同敞對待趙紀也十分客氣。
趙紀也不再遲疑,接著說
「所謂商賈即使勢力再大,可畢竟只是商賈,他們的命脈乃在商路經營之上,海上航路我們難以干涉,但是陸上呢?海貿商貨總是要在陸上轉運的,絲綢、瓷器總是要從陸上府縣輸送的。只要我們把廣州周邊圍鎖起來,就算他們能從福建、浙江等地海路轉運,恐怕也要損失極大吧?」
趙紀這一講,張同敞心中已經明悟,事實上他在來廣州的行程路上就已然有了些想法,趙紀一番話也算與他的一些想法相投。
事情的關鍵就在於,海商們再厲害,再富可敵國,其實能用到的力量也就兩樣。其一是和朝中以及地方官員的利益勾連,但自甲申國難以後,那些個朝廷重臣、江南督撫們死的死、降的降,自然不好使了。其二便是他們自身在海上和沿岸的准武裝力量了,可光烈小朝廷在海上鬥不過你們,在陸上還沒辦法嗎?把海港周圍一封鎖,就算你有其它辦法轉運,那又得損失多少錢?比起這麼大的損失,交點稅、納點捐算什麼?
兩人的又是一番仔細商量,而後第二天,趙紀這便點齊兵將,打起旗號,護送張同敞前往廣州番禺港。
確如陳邦彥所言,映入張同敞眼帘的便是一片宏大繁榮的景象,成百上千的各式帆船在停泊出入港灣,入港、卸貨、啟航。熙熙攘攘,成千上萬的船工、水手、縴夫、貨夫在碼頭上來往吆喝,邊上商貨、輜重堆積成山。不難看見期間來往
這就是十七世紀的亞洲最大的商貿港口。
番禺知縣程翼乃是巡撫陳邦彥上任時從地方上一介主簿提拔而來,收到陳邦彥配合張同敞的書信,自然毫不含糊,一大早就在番禺縣城前等候。
「下官參見欽差大臣,參見陳將軍!」
一縣知縣不過只是七品官,在張同敞這個侍郎加欽差和趙紀這個四品親軍將領面前自是持下官禮相待。
而在程翼身後,則是躬身站着十多個錦衣綉袍的、高低矮胖不等的富商。張同敞此行目的幾日前便已經通知過番禺縣,海商們當然知道這是奔着自己來的,當然不敢在張同敞面前端架子、送把柄,一聽欽差將之,馬上從各府出來恭迎。
眾海商自然是大禮恭迎,一波奉承話不值錢的拋了出來,馬屁不斷,但一個二個也將自身位置擺的很低。這雖然也有敬畏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其實是在堵張同敞的嘴。
畢竟市舶司這事乃是朝廷向海商們伸手要銀子,但海商們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如此低,就是告訴張同敞:我們是小民,從理論上是沒有什麼忠君報國的責任的,「力有未逮」、「有心無力」也是正常的嘛,一兩萬、七八萬銀子咬咬牙拿出來也就算了,太多的話,我們這些「草民」可就沒辦法幫到朝廷大政什麼事了。
張同敞怎麼說也是進士及第,為官多年,當然能體會到這根軟釘子,他也不接馬屁,只是呵呵笑道
「諸位先生說笑了,本官不過是替聖上跑跑腿,說說話而已。諸公都是富甲一方,家資巨億的豪客,隨便拔根毛也比本官大腿粗啊,怎麼能說是小民呢?」.
這話就是在告訴眾人,爺這趟來就是要刮銀子的,你再哭窮也沒用,該刮還得刮,該給還得給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