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22章 佛山鐵冶

李炎巡視完烈字營之後,又在護衛之下,於肇慶周圍的幾個營區都轉了轉,一方面發現軍制改革和擴軍事宜進展都還算順利,並沒有出現太大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注意到軍械缺乏或破舊的問題十分廣泛,絕非個例。
下午回到城中的路上,李炎也在思索着關於如何整頓佛山鐵冶的事項。
廣州開海之後,朝廷財政也算寬裕,而且佛山靠海,且又離廣州港不遠,運輸、資金、原材料都不是問題。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對這個時代的冶鐵行業一無所知,也不可能親自去看着。必須要找到一個對這方面有所了解的官員來辦這事啊。
細細考慮了一晚上,連皇后王氏那都沒去了,第二天一早,李炎便召內閣輔臣覲見。
見到三位朝廷決策大臣後,他也不繞彎子,就將自己在校場所見所聞,以及對整頓佛山鐵冶的打算和盤托出。
「三位卿家以為,若欲經營此事,可有合適人選?」
李炎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瞿式耜坐在椅子上,稍稍思忖,這畢竟不是正式朝會,只是皇帝與內閣輔臣的小會,所以君臣都是坐而論道,並無太多規矩。
接着斟酌道
「陛下建元永烈之後,雖然朝中部閣司局均有恢復重建,大體有了構建。但……工部卻只有兩個主事而已,以及辦事末官吏員二十餘,尚書、侍郎均出缺無補,只在兵部、戶部衙門間合署辦公。大體也就管些車馬、衙門修繕的小事。」
李炎之前對工部人事了解不多,只知道尚書、侍郎均有出缺,此時再聽首輔瞿式耜的一番敘述,也知道如今小朝廷的工部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
他又對一旁的陳子壯問道
「陳卿主持遴選士子新進的事,胸中可有合適人選?」
李炎所問的倒不是那些原來只是舉人、秀才等功名,未出仕的士子。而是陳子壯所考察體用的另一波新進官員,也就是過去混亂年間因為各種原因免官、離職歸鄉,在陳子壯徵召下能夠重新出仕光烈朝廷的官員們。
這些重新徵募而來的舊時官員不比那些個新進士子,他們往往都有着不少工作經驗,只要能給崗位,能很快上手工作,不至於以為「實習期」耽誤事情。
陳子壯在聽完皇上的思考和問題之後,卻是有了些想法
「陛下,自主持徵募以來,臣所能聯繫出仕的崇禎、弘光、隆武三朝舊臣有三十餘人,但其中供職工部的,還真沒有一人。」
正待李炎失望,陳子壯卻接着道
「不過,若只是能夠主持實務,長於工繕事的,臣倒是有一人選。」
「原崇禎七年進士出身,後屢任行人檢討主事,郎中,太僕卿,名曰胡璇,崇禎十五年時因朝中黨爭事受遷,遂辭官歸鄉,但對國朝一直關心。十日前應召歸朝,還未有安排職務。」
「此人在太僕寺任職數年,政績還算斐然,除了性情剛烈難折外,對工繕庶務很是擅長。」
聽完陳子壯的話,李炎見問題得到解決,也來了興緻,心中高興,對瞿式耜道
「朕欲授其為工部尚書主持此事,瞿卿以為如何?」
瞿式耜倒是老成持重,沒有立即贊同,而是建議道
「陛下,臣以為不妥,這胡璇原為太僕卿,乃從三品朝臣,若剛剛召回則授正二品尚書,一則其賦閑多年,驟登高位,不妥;二則,國朝獎功罰過,衡正之道也,胡璇就算有主持之能,無有功績,拔擢過高,難以服同僚。」
李炎這才穩下心神,點頭贊同,畢竟不同於瞿式耜、呂大器、陳子壯等人,這個胡璇李炎在後世也沒聽說過,對他的能力、氣節沒什麼印象和認識,太過擢拔也不合適。
「那瞿卿的意思是?」
「臣以為可先授胡璇為工部右侍郎,主持工部事務。」
李炎聞言,由衷讚賞道
「瞿卿老成謀國之言!」
瞿式耜也是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