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25章 武備局

自從肇慶府來的欽差大臣胡璇到了佛山鎮,整個佛山都陷入了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
畢竟,佛山只是廣州府南海縣下轄的一個鄉鎮而已,最高的行政機關不過就是一個正九品職銜相當於「鄉科級」的巡檢司衙門,而親自來到佛山巡視的卻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這種「副部級」幹部。
這也就算了,又過了五天,作為大明光烈朝廷的最高權力掌握着,整個嶺南地區的最高政治決策人的天子朱由榔親臨佛山。
如果說之前還算是驚惶,那現在佛山縣上上下下的官吏、商賈、工匠、百姓則都陷入到一種近乎麻木的狀態中。
天子親臨一個連縣城都不算的小鎮,這事就算放在整個明朝歷史,都算稀罕吧?
當然,除了起於微末布衣的太祖皇帝和當年「御駕親征」,留學草原的叫門天子朱祁鎮……
在佛山鎮唯一的行政機構巡檢司的嚴厲命令和要求下,佛山鎮幾乎一兩日之內就變了個模樣,街道上的垃圾雜物被清掃一空,大路上墊上一層細細的黃土,以前各個街頭巷尾的乞丐、青皮流氓們都被勒令不得出現在大街上。.
當佛山鎮數萬吏民以一種極度的誠惶誠恐等待天子聖駕來臨時,後來發生的事卻出乎了所有人預料。
天子車駕剛當到的確引起轟動,數百騎兵為前導,馬蹄錚錚作響,披甲執槊、揚旗揮戈,又有數百甲士尾隨在後,纓盔獵獵、刀矛林立。
金黃色龍形大纛樹立其間,威嚴肅穆,正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但當天子車駕進入欽差胡大人臨時居住的那所大院後,便近一兩日都沒再傳出新消息了。
這種令人窒息的沉默持續了兩天之後,一枚石子總算打破了湖面的寧靜。
次日清晨,數十名佛山巡檢司以及南海縣調來的衙役、公差們將上百份告示貼在了佛山鎮的主要街道、民坊邊。
並且站立左右,向看熱鬧的鎮民們反覆宣講
告示不長,只有區區兩三百來字,而且通俗易懂,所以傳播起來也不費功夫。
主要內容就是三條:
一、朝廷在佛山成立武備局,招募工人,最低月銀七錢,技術熟練的老工匠另算,而且有獎金。
二、對於尚在經營的民營鐵鋪,掌柜、老闆等負責人,三日後可在臨時行在前彙集報道,屆時朝廷有事宣布,當然是好事。
三、以後佛山雖然還是一個鎮級行政單位,但佛山巡檢司改為巡政司,品級由正九品提升為正八品,雖然還歸南海縣轄制,但同時也受廣州府知府衙門雙重管理。
佛山鎮屬於工業城鎮,人口密集,短短一兩日之內,這一消息便傳遍整個佛山鎮了。
對於第一條,全鎮的工人和百姓們都是舉雙手歡迎的,自從十幾年前開始,各種原因作用下,佛山鎮鐵冶行業經營狀況一年不如一年,有大量工匠失業閑置,失去經濟來源,生活水平每況愈下。順帶着對服務業的消費也大幅度降低,此時的佛山鎮堪稱「百業凋零」。
月銀七錢可不算低,這與此時光復軍普通士卒的月餉相當。要知道在大明朝,匠戶的地位在四民中僅高於商人,但商戶好歹還能有賺錢的營生,而匠戶就極其苦逼,若是那種自己開着小作坊的還好一點,若是給別人幫工的,每月有個五六錢銀子就很不錯了。
更不必說這幾年作坊鐵鋪大量倒閉,連這點收入也斷絕了。
至於第二、第三條,與普通鎮民干係不大,但大家也能從中感受到朝廷和天子對佛山鎮的重視。
不過兩天的光景,就有超過七百名想要投武備局的工匠,在告示上指明的登記地點報到,由幾名文吏登記造冊。
到了第四天早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百人。
與此同時,一百多名工坊、鐵鋪的負責人懷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聚集在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