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 - 第六章:煙花之地

面對孫鳳娘這一連串發問,杜仲鴦心下一暖,她咧嘴笑了笑,明眸善睞,「鳳娘,你問這麼多,我都不知道要從哪個開始答了。」「你這丫頭怎的這樣莽撞,如今入了伎籍,哎……」孫鳳娘輕輕搖了搖頭,「我如今都不敢前去與你娘親說此事,怕她怨懟於我。」杜仲鴦覺着孫鳳娘的手很軟很柔,這樣握着自己,倒如同母親一般。她出聲問道,「鳳娘,入伎籍是件很壞的事情嗎?如若能與娘親重聚,日日相處的話,入了伎籍豈不是更好?」孫鳳娘牽強的扯了一抹笑,笑意泛苦。她拍了拍杜仲鴦的手背,「你且聽我與你說道說道。」從教坊司到璇璣坊這一路上,孫鳳娘將這伎籍里的門門道道,仔仔細細與杜仲鴦說了一遍,直到回了坊中,還未講完。又接着回鳳娘的寢屋說了兩個時辰才算夠。自玄宗皇帝設教坊、置梨園,統四萬宮妓尋歡作樂,上行下效,地方上的官員們也紛紛效仿,不論是諸道府、各地方鎮、府司衙門、州縣軍鎮,也都設有歌舞妓娼。直至本朝,此風始終盛行。各種民間的秦樓楚館、歌樓勾欄也是爭奇鬥豔,百花齊放。入奴籍的多為戴罪之身,或者罪臣家屬等。男子為奴,女子為婢為伎。而這伎籍通共又分為五類,分別為:宮妓、官妓、軍妓、民伎、家妓。前三類皆由公家發錢,民伎則多分到各個青樓靠本事賺錢,家妓則為有錢人家的奴婢玩物罷了。如今杜仲鴦便是入了民伎這行,成了璇璣坊的人。經過孫鳳娘一番解釋,杜仲鴦心裏也有了數。從此她不再是清白庶人,而是勾欄里的賣笑女子。孫鳳娘本以為杜仲鴦知曉其中利害之後,會後悔不迭。哪知道她滿不在乎,反倒鬆口氣說,「我雖入了伎籍,卻可以與娘親團聚,侍奉膝下,我心滿意足。」「你這傻孩子,入了伎籍,從此再非良家女子,壞了清白,你又如何能結一門好親事?」「我才不要成親嫁人,鳳娘你不是說了,天下男子皆薄情。我只想守着娘親,陪在你們身邊。」杜仲鴦聲音稚氣,擲地有聲,「我娘親將我送入道觀,不也是期許我此生斷情絕愛嗎?」「這……」「既然不嫁人,又要那清白虛名作甚?師父教過我一句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聽着杜仲鴦這一張巧嘴說的頭頭是道,鳳娘一時也辯駁不了,伸手點了一下她的鼻尖,「如此牙尖嘴利,我也說不贏你。」這兩天接觸下來,杜仲鴦只覺得孫鳳娘十分可親可敬,在她面前自個輕鬆自在,沒什麼可拘着的。她狡黠的眨了下明眸,說道,「而且鳳娘你不是也說民伎分為兩種嘛,我若是有門好技藝,當個賣藝不賣身的清倌兒,也是個清白名聲。」孫鳳娘勾唇嗤笑一聲,「你說的倒是簡單,將一門技藝學精,其中得下

猜你喜歡